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0日
一方水塘
王勇
  我的家乡在秋浦河西边的乌沙大圩内,那里风景宜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米之乡。它毗邻长江和秋浦河,春天的夜晚常常出现的“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壮观景象,让人心胸激荡。冬天水落下去,浅滩上的野草也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旖旎。
  乌沙大圩地域范围广,村庄多。二十年前,杜坞大桥西边的乌沙大圩,有数万亩水稻田,无数方水塘。圩田的最东侧靠近秋浦河,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冬季芦苇花飘摇,别有风味。芦苇荡干涸时,芦苇砍伐完毕,淤泥中有一些浅水,如果幸运的话,在这些浅水处还能摸到十几斤的乌鱼。
  我小的时候,乌沙大圩内是当地水稻的主产区,插田、割稻、打农药,打理棉花地、油菜地、麦地这些农活,我干了不少,自然也吃了不少苦。也许是因为生活艰苦,我并没有感到家乡有多美。但是今天细细想来,故乡的昨天真如世外桃源一般,让人难忘,单就村口的一方小池塘就能够带给我无数回忆。
  江南水乡,许多村庄前都有一方大水塘,被称作十里王村的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它前端的水塘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明塘”,顾名思义水清澈又明亮,像一方明亮的镜子,春夏秋冬能变换出无数的美景,且岸上景物倒映水中。风起时,倒影还在水中荡漾徘徊。
  明塘大概有四亩左右,四周种着杨柳树。它地势高,上面与抗旱的沟渠连着,塘的下方是水田。旱季,塘里的水可以放进水田灌溉庄稼。春天,上游的水哗哗地流进池塘,在水流交汇的地方,常常能看到鱼儿戏水上蹿。仔细观察,有时候还能看见泥鳅卧在水流边。我们忍不住拿着畚箕去捞,捞到的鱼便成当晚餐桌上一盘诱人的菜肴。
  一些早晨,池塘上方还会出现水汽袅娜的现象。那时,家家户户都来这里浣洗衣服,因为人多,往往需要排队。棒槌声此起彼伏传出很远。洗衣的人一边浣洗衣服一边聊着家常,笑声不断,向四周飘荡开来。谈论的谁家辣椒是正宗的辣、谁家的玉米是甜美可口的,总有人接上一句:让他把种子多留一些,来年我家也用这种子。听说谁家的狗狗生了狗崽子,有人就想预定,分配不过来,有人就争执起来,一方说是自己前提好几天就说过了,另一方说去年某天就说好了。这些琐事,大家说得起劲。
  洗衣的人走了以后,往往钓黄鳝的王伯伯就上场了,他的钓技可厉害。他总是掏出一根长约五十厘米的铁丝,铁丝的一头已被磨尖,且弯成钩状,上面穿着一条蚯蚓。他将这钩探到青石板下面的缝隙里,不一会,只见他手轻轻一提,一条黄鳝就被钩子钩了上来。原来黄鳝用嘴咬住蚯蚓的时候,他一拉,黄鳝的嘴就被钩住无法挣脱。我亲眼见他一个多小时,钓了十几条黄鳝,既羡慕又钦佩。我曾试过一次,无果,原来诱惑鳝鱼上钩还有技巧,这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
  夏天的早上,我们还有一个最喜爱的捕鱼方式就是用扳罾网鱼。这个捕鱼工具的制作方法是找一块正方形的蚊帐布或者尼龙纱布,再找两根弹性的竹竿十字交叉,把正方形的纱布四角固定在竹竿端,然后用一根绳子的一头系在竹子交叉点上,一头系在一根三米长的粗棍子上。网鱼的时候,在纱布中央放一块石头,让它沉入水底,石头下面放一些米糠,有的还拌上香油。一切准备就绪,提起木棍,将扳罾放进水中,十秒左右,看见扳罾的上方有水泡,就猛地提起扳罾,各种小鱼就被网住了,有麦穗鱼、鳑鲏鱼、泥鳅、小鲫鱼,它们在扳罾里蹦跳着。如此捕鱼的方式,乐趣无穷,消磨了我们无数的清晨和黄昏,温暖了我们单调的童年。后来,这方池塘被一户人家承包了,年底干塘,一村子的人都来看捕鱼,每家还分上几条。
  天气严寒,池塘水浅,仅一尺来深。特别是早晨,水面结冰。一些胆大的孩子在厚厚的冰上溜,感觉滑起来的刺激。几个孩子这么一玩,其他同伴跟来了。大人发现,便扯开嗓子喊:“小心掉下去!”有一次,一个溜冰的听到这么一声喊,慌了神,滑倒了,打破了冰面,一只脚落入水中,吓得尖叫。其他人见状,没有四散奔逃,都站着哈哈大笑。年前,池塘彻底干涸的时候。我们发现淤泥上有许多气孔,循孔挖下去,居然能够挖到泥鳅。“我挖到了一条大泥鳅,你看… … ”“我也挖到一条,这条更大。”我们显摆着,全然不顾脸上、手上、身上的泥巴。我挖了几十条泥鳅,回去想向父母报告成果,谁知爸爸忙着打牌,妈妈不知道去哪家拉家常去了。我把这泥鳅红烧了一碗,独自享用起来,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泥鳅的美味。
  时间向前,我们这代人已成家立业,大部分到外地上学后,因为工作或者孩子教育等原因,慢慢地搬到城里或者外地去了。这一方明塘也慢慢失去了往日的喧嚣,渐渐无人问津且逐渐淤塞干涸了。有一次回去,我发现曾经用来浣洗用的大条石竟然是一对石马,被人搬了上来,立在路两边,后来也不见了。当初钓黄鳝最厉害的王伯也在一场大病中去了另一个世界。每次想到这些,我都有些难过,那曾经让人流连忘返的一方水塘也永远定格在我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