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11日
建文明菜市 办民生实事
□记者张艺楠
  踏入主城区的翠柏农贸市场,目光所及,整洁敞亮,井然有序。顾客们穿梭于摊位之间,精心挑选新鲜的蔬菜与肉品,摊主们热情招呼,询价声、谈笑声交织。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文明菜市建设,往昔“老破旧”“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实现“颜值”和“气质”双提升。
  市人大代表李云振是市城市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市场之间,与市场管理者探讨运营之道,和菜农们交流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他的工作常态。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池州主城区各农贸市场的变化,也收集到市民、菜农对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的建议和诉求。“现在大家对农贸市场的环境和服务非常满意,同时认为在优化摊位布局、增加市场数量以及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李云振诚恳地说。
  怀揣着市民们反映的问题,李云振全身心投入到走访调研中。他发现,不少新建的小区没有配套农贸市场,居民日常买菜很不方便;部分菜农喜欢在马路边摆摊,影响市容市貌,也容易导致交通堵塞… …“ 不少农贸市场摊位租金比过去高,一些自产自销的菜农不愿意进驻,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宁愿选择在马路边摆摊。”李云振认为,文明菜市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细节、解决各类问题,才能更好提升市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农贸市场优化提升,李云振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菜市场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围绕为农户卖菜提供足够的场地、增加农贸市场数量等方面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建议》提出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其作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市商务局牵头办理。“该建议契合我们实行的‘一场一策’推动全市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根据《建议》内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张成果表示。
  去年以来,该局通过电话征询、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市人大代表、协办单位的“双向沟通”,持续开展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引导增加菜农摊位,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成果,同时结合实际规划新建一批农贸市场,不断满足市民和菜农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60多个。
  “ 现在我终于能‘站起来’卖菜了。”江龙民是在主城区毓秀门农贸市场经营的一名菜农,过去由于没有固定摊位,他只能蹲在农贸市场过道里卖菜,顾客也只能弯着腰挑选。在毓秀门农贸市场,和江龙民处境相似的菜农还有很多,此前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固定摊位。近年来,毓秀门农贸市场开展了一系列改造提升行动,对市场摊位进行重新规划,安排了68个自产自销摊位供流动摊贩免费使用。“这样一来,那些自产自销的小农户就有了固定的销售区域,市场秩序变好了、环境变美了,菜农们更舒心了。”毓秀门农贸市场负责人陈诚说。此外,该农贸市场还对排水系统、店铺门面进行改造,市场焕然一新,成功获评安徽省四星级文明菜市。
  我市还因地制宜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新建农贸市场,方便市民生活。“ 家门口终于开起了农贸市场,以后买菜再也不用绕远路了。”谈到家门口的新变化,家住贵池区墩上街道的江小红十分开心。去年9月,墩上街道墩上社区农贸市场正式建成营业,市场设置固定摊位30个,临时摊位20个,将原来在街道十字路口流动摆摊的菜农“请”了进来。农贸市场还设置了爱心摊位,为一些生活困难的菜农提供方便,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去年全市多个乡镇改造或新建了功能更加完善的农贸市场,除贵池区墩上街道外,还有东至县花园乡、青阳县陵阳镇等乡镇,极大提升群众买菜卖菜体验感。”张成果说。
  如今,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正在一步步转化成现实,李云振十分满意。“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推动下,居民购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流动摊贩找到了‘安身之所’。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意义和肩负的使命。”李云振表示,未来会继续关注、监督农贸市场优化升级各项工作,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让大家的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