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1日
山水间放飞民宿创业梦
  □ 记者 汪玉
  在石台县七都镇,活跃着一群满怀热忱、充满激情的“95后”,他们从大都市返回平均海拔800米的七井山,在这里追寻属于自己的创业梦想。
  进入腊月,暖阳照进画坑古村落,村民陆续开启忙碌模式,拉糖、打豆腐、杀年猪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上演,游客们穿梭其间,体验着浓郁的年味。这几日,“95后”小伙潘永健格外忙,不仅要招待客人,还要兼顾“云代购”,为那些远在外地的客人精心挑选年货。自从4年前回村开民宿以来,最让他感到自豪与满足的是——把城里人吸引到山里,把乡亲们的山货卖到城里。
  今年26岁的潘永健,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当时,他看到供职公司售卖的皖南农特产品十分畅销,心中便涌起了将家乡七井山的优质山货推向外界的想法。2021年春天,他毅然退掉返程车票,留在山里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画坑因‘晒秋节’的举办小有名气,吸引众多游客光顾,但山里的接待条件有限。”潘永健父母原本经营着一家传统农家乐,提供餐食和简单的住宿服务。留乡后的潘永健决心将农家乐升级为民宿。他重新规划客房布局,精心设置亲子房、老人房等适合家庭度假的房型,并购置高品质的生活用品。此外,他还增设茶室、阅读室等公共空间,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焕然一新的“古树旁客栈”,被潘永健挂上携程、小红书等平台。他将质朴自然的居住环境和特色山里菜肴拍成短视频,在抖音上大力推广,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民宿,逐渐走进城里人的视野。当年夏天,民宿几乎天天客满。
  2022年,在父母支持下,潘永健投资30余万元对家中闲置老房进行全面改造,并配备先进的智能客房系统。这次改造不仅将接待能力提升至20多人,还能满足家庭度假、小型团体出游等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山里的味道不仅体现在食物上,还表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上,能给游客带来别样体验。”随着民宿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潘永健也在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他会根据不同的时节和游客群体,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
  “体验了拉糖技艺,真是太有趣了!”“没想到山里还能听到音乐会!”“走马灯的民俗表演太有韵味了!”游客对潘永健策划的活动高度认可。他说:“通过组织村里的年轻人举办多样化的活动,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游客的体验感,还能激励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回乡创业的信心。”
  1999年出生的潘江伟,便是受此影响的典型例子。“当时我在外地工作,回来参加马灯会活动时,发现游客对我家老房子的院子特别感兴趣。”这次经历,让他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不久后,潘江伟果断回到山里,精心改造自家老房子。经过近一年的设计与打磨,2024年秋天,“山里人家”民宿正式开门营业。
  夜幕降临时,踏入民宿内的“不知小院”,火红的灯笼散发着柔和光芒,与跳跃的篝火相互映衬。几名年轻游客围坐在篝火旁,一边聊天品茶,一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温馨。他们身后挂着一副对联:“没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只有素未谋面的朋友”,为院落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温情。
  “这栋房子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希望通过改造,既能留住那份乡愁,又能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度假体验。”潘江伟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院落中的溪流、小桥和绿植,所用材料都取自山里,让客人走出客房,就能体验庭院度假的惬意;回廊上,精心挑选的国风挂画,可以为游客增添拍照乐趣。
  客房既保留了自然的韵味,又配备了现代化的智能客房系统。“这间亲子房以前是我家的厨房,而这间‘闺蜜房’则是从前的杂物间……”潘江伟笑着说。
  在潘永健的帮助下,潘江伟通过抖音等平台对民宿进行推广。“去年国庆节期间,房间供不应求、天天爆满。”潘江伟说,“房间供不应求的背后,不仅是民宿带来的独特体验,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我们民宿,客人的任何合理的需求都能提前沟通并得到满足。”
  “有几位来自合肥的游客,看到我的推广后特意驱车前来体验,之后还主动为我写了小红书推文,这让我非常感动。”潘江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游客真诚的反馈和支持,更加坚定他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游客体验的决心。
  2024年,潘永健的民宿年收益近100万元,潘江伟的民宿营业3个月、营业额近30万元。说话间,潘永健民宿前古银杏树下热闹起来,一群刚回乡的年轻人相约前来参观民宿。“看了两位潘大哥的民宿后,果然名不虚传,希望以后我也能像他们一样。”“00后”青年沈勇说,新的一年,他计划着手改造自家老房子,投身民宿行业。
  无论是紧跟潮流的潘永健,还是专注品质的潘江伟,抑或是满怀憧憬的沈勇,他们都只是众多返乡青年中的一员。近年来,随着石台县全域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选择回到家乡。截至目前,七都镇已有民宿50多家,年经营收入近2000万元。“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在这里安营扎寨、安居乐业。”七都镇党委书记刘家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