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2日
中共江南特委领导人王丰庆在石台的革命故事
□ 通讯员 黄家齐
王丰庆(1906—1940),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曾读过乡村私塾,辍学后一度跟别人做皮匠。1927年,王丰庆在家乡投入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参加了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所领导的弋(阳)横(峰)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调至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部工作。1932年赣东北省改称闽浙赣省,王丰庆在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担任优红科长。1933年1月,他被选为中共闽浙赣省委执行委员。
1934年上半年,根据闽浙赣省委指示,王丰庆与柳真吾、周成龙、匡龙海等一起领导创建皖赣边新苏区,建立了皖赣特委,王丰庆任特委委员。随着革命斗争的需要,1934年7月,皖赣红军独立团与闽浙赣省军区独立团合并,扩编为皖赣红军独立师。师长先后由王如痴、匡龙海担任,王丰庆任政委。同月,根据闽浙赣省委的指示,皖赣特委决定成立皖赣特区苏维埃政府,王丰庆兼任皖赣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8-9月间,王丰庆率领红军部队来到今石台县小河镇九步村马屋施、东庄等地,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皖赣特委的领导下,石台县西部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分地运动。1935年2-3月间,王丰庆和红军皖赣军区司令员周成龙、红军皖赣独立师师长匡龙海率部来到贵秋东边区,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6月,中共江南特委在高山成立时,将皖赣红军独立师留下的部分兵力和皖赣游击大队、皖赣边区红军长江游击大队、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一部分人员整编为江南红军独立团,王丰庆任中共江南特委委员、军事部长兼江南红军独立团政委。他是皖赣边区和贵秋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江南红军独立团成立不久,红军指战员英勇作战,红色根据地迅速扩大。可高山顶上地盘狭小,部队供给路途遥远,特别是革命根据地逐步向北发展,独立团作战方向也在牌楼、唐田、殷家汇、留田、杉山一带,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方便部队向北作战,江南红军独立团立即迁移到小河镇九步村马屋施驻扎。
1935年7月至1936年1月下旬,江南红军独立团在驻地马屋施期间,王丰庆率领红军独立团,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为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35年下半年,红军独立团在牌楼一带活动。一天,可靠情报称“国民党的一支部队将路过牌楼,兵力约1个连”。政委王丰庆和独立团的其他领导立即在驻地马屋施拟定好作战方案,由王丰庆带领红军指战员经山间小路迅速穿插到敌人的必经之路——牌楼竹塘丁冲进行埋伏。竹塘丁冲的地理位置极好,两山夹一洼,有利于打埋伏仗。红军战士们进入阵地不久,就见敌军露头,红军放过敌军先头队伍,当敌人的大队人马进入伏击圈时,王丰庆政委抬手就是一枪,骑在马上的敌军连长应声栽下马来。接着,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山坳。敌人的队伍顿时乱成一团,有的丢掉枪支就跑,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脱去军装伪装成农民。战士们在王丰庆政委的带领下,穷追猛打,不一会儿就打死打伤30多人,俘获大部分敌人,缴获枪支32支、子弹500余发、手榴弹20枚、军号1把。
战斗的胜利极大激励了红军独立团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的斗志,马屋施的群众纷纷杀鸡宰猪庆祝红军独立团牌楼战斗取得胜利。3天后,王丰庆又率领独立团追击在夏项街的敌军保安二团,暂时解了马屋施之围。为扩大战果,红军独立团领导决定乘胜前进,又成功消灭了驻扎在贵池殷家汇的守敌。
贵池重镇殷家汇,是安(庆)屯(溪)公路上的咽喉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国民党反动武装在殷家汇有一个保安中队,在当地可谓一霸,吃喝玩乐,任意抢掠,还到处抓壮丁,无恶不作,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王丰庆政委和独立团的领导认真分析敌我双方情况后,制定好作战计划。这天,红军独立团的全体指战员从九步村马屋施出发,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向殷家汇进发。到了目的地后,王丰庆政委和全体战士顾不上长途跋涉的劳累,立即选择有利地形,开始向敌人发动进攻。起初,敌人据守在坚固的碉堡内,集中火力,负隅顽抗,但在红军独立团的强大攻势面前,敌人伤亡惨重,最终不得不缴械投降,这次战斗歼灭了敌人1个保安中队,生俘中队长,烧毁敌人碉堡1个,缴获枪支50余支。此外,还缴获了布匹、食盐、药品、鞋袜等物资。
1936年1月下旬,王丰庆离开九步村马屋施革命根据地后,带领部队一路行军打仗,辗转来到江西鄣公山。1936年4月,王丰庆参加了在鄣公山召开的闽浙赣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闽浙赣省委改名为皖浙赣省委,王丰庆为省委委员,兼任皖赣特委书记。1938年2月,根据陈毅指示,王丰庆和刘毓标、李步新、倪南山、江天辉所率的游击队共300余人,汇合于舍会山,随即又来到瑶里,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后又奉命开赴皖南岩寺集中,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三营,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7月,江苏茅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后,王丰庆任镇江、丹阳、金坛、溧阳四县抗日总会负责人。1940年10月,王丰庆在江苏省武进县与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
王丰庆(1906—1940),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曾读过乡村私塾,辍学后一度跟别人做皮匠。1927年,王丰庆在家乡投入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参加了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所领导的弋(阳)横(峰)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调至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部工作。1932年赣东北省改称闽浙赣省,王丰庆在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担任优红科长。1933年1月,他被选为中共闽浙赣省委执行委员。
1934年上半年,根据闽浙赣省委指示,王丰庆与柳真吾、周成龙、匡龙海等一起领导创建皖赣边新苏区,建立了皖赣特委,王丰庆任特委委员。随着革命斗争的需要,1934年7月,皖赣红军独立团与闽浙赣省军区独立团合并,扩编为皖赣红军独立师。师长先后由王如痴、匡龙海担任,王丰庆任政委。同月,根据闽浙赣省委的指示,皖赣特委决定成立皖赣特区苏维埃政府,王丰庆兼任皖赣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8-9月间,王丰庆率领红军部队来到今石台县小河镇九步村马屋施、东庄等地,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皖赣特委的领导下,石台县西部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分地运动。1935年2-3月间,王丰庆和红军皖赣军区司令员周成龙、红军皖赣独立师师长匡龙海率部来到贵秋东边区,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6月,中共江南特委在高山成立时,将皖赣红军独立师留下的部分兵力和皖赣游击大队、皖赣边区红军长江游击大队、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一部分人员整编为江南红军独立团,王丰庆任中共江南特委委员、军事部长兼江南红军独立团政委。他是皖赣边区和贵秋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
江南红军独立团成立不久,红军指战员英勇作战,红色根据地迅速扩大。可高山顶上地盘狭小,部队供给路途遥远,特别是革命根据地逐步向北发展,独立团作战方向也在牌楼、唐田、殷家汇、留田、杉山一带,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方便部队向北作战,江南红军独立团立即迁移到小河镇九步村马屋施驻扎。
1935年7月至1936年1月下旬,江南红军独立团在驻地马屋施期间,王丰庆率领红军独立团,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为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35年下半年,红军独立团在牌楼一带活动。一天,可靠情报称“国民党的一支部队将路过牌楼,兵力约1个连”。政委王丰庆和独立团的其他领导立即在驻地马屋施拟定好作战方案,由王丰庆带领红军指战员经山间小路迅速穿插到敌人的必经之路——牌楼竹塘丁冲进行埋伏。竹塘丁冲的地理位置极好,两山夹一洼,有利于打埋伏仗。红军战士们进入阵地不久,就见敌军露头,红军放过敌军先头队伍,当敌人的大队人马进入伏击圈时,王丰庆政委抬手就是一枪,骑在马上的敌军连长应声栽下马来。接着,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山坳。敌人的队伍顿时乱成一团,有的丢掉枪支就跑,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脱去军装伪装成农民。战士们在王丰庆政委的带领下,穷追猛打,不一会儿就打死打伤30多人,俘获大部分敌人,缴获枪支32支、子弹500余发、手榴弹20枚、军号1把。
战斗的胜利极大激励了红军独立团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的斗志,马屋施的群众纷纷杀鸡宰猪庆祝红军独立团牌楼战斗取得胜利。3天后,王丰庆又率领独立团追击在夏项街的敌军保安二团,暂时解了马屋施之围。为扩大战果,红军独立团领导决定乘胜前进,又成功消灭了驻扎在贵池殷家汇的守敌。
贵池重镇殷家汇,是安(庆)屯(溪)公路上的咽喉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国民党反动武装在殷家汇有一个保安中队,在当地可谓一霸,吃喝玩乐,任意抢掠,还到处抓壮丁,无恶不作,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王丰庆政委和独立团的领导认真分析敌我双方情况后,制定好作战计划。这天,红军独立团的全体指战员从九步村马屋施出发,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向殷家汇进发。到了目的地后,王丰庆政委和全体战士顾不上长途跋涉的劳累,立即选择有利地形,开始向敌人发动进攻。起初,敌人据守在坚固的碉堡内,集中火力,负隅顽抗,但在红军独立团的强大攻势面前,敌人伤亡惨重,最终不得不缴械投降,这次战斗歼灭了敌人1个保安中队,生俘中队长,烧毁敌人碉堡1个,缴获枪支50余支。此外,还缴获了布匹、食盐、药品、鞋袜等物资。
1936年1月下旬,王丰庆离开九步村马屋施革命根据地后,带领部队一路行军打仗,辗转来到江西鄣公山。1936年4月,王丰庆参加了在鄣公山召开的闽浙赣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闽浙赣省委改名为皖浙赣省委,王丰庆为省委委员,兼任皖赣特委书记。1938年2月,根据陈毅指示,王丰庆和刘毓标、李步新、倪南山、江天辉所率的游击队共300余人,汇合于舍会山,随即又来到瑶里,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后又奉命开赴皖南岩寺集中,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三营,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7月,江苏茅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后,王丰庆任镇江、丹阳、金坛、溧阳四县抗日总会负责人。1940年10月,王丰庆在江苏省武进县与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