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习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字数:1,374 2025年01月27日
  □刘志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这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品德、健康与生活的全面塑造。在幼儿这片纯净天地,好习惯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而光明,引领孩子踏上美好的人生旅程。那怎样的习惯才算好呢?能使才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 …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位记者问大家:“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白发苍苍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卡皮察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惊奇地问:“为什么?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他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在人生的长河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往往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最终决定了一个人航行的方向。幼儿时期是生命之树初展绿意的季节,孩子的心灵如同待放的花朵。此时,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同一张白纸,正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习惯将深刻影响他们的一生,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成功与幸福的康庄大道。
  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路径很多,其中树立榜样、强化规则、正面激励和耐心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影响力无可替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当首先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良好习惯来影响孩子。比如,父母通过每天坚持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保持家庭的整洁有序,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通过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制定规则,共同遵守。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分享故事或案例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同时,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与幼儿园衔接的家庭规则体系,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保持一致的行为习惯。
  正面激励,强化行为。在引导幼儿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正面激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幼儿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内驱力。当然,也要避免过度奖励或惩罚,以免产生负面效果。
  耐心引导,持之以恒。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长和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在引导幼儿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反复,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保持冷静和耐心,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是对习惯力量最深刻的诠释。好习惯使人积极向上,坏习惯使人消极堕落,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好习惯不仅引导孩子度过幸福的童年时光,而且能够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走向美好幸福的未来。(作者单位:池州市直幼儿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