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28日
文旅融合兴产业 新年更有新奔头

老田村全景(资料图)
□ 记者 汪玉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冬日暖阳下,归乡的村民们聚在一起愉快地谈论着家乡的新变化,孩子们在田野间尽情嬉戏玩耍,游客们则漫步在老街古巷中参观游览,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 好的好的,欢迎来我们村实地考察。”刚走进九华乡二圣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就听到村党支部书记汪刚打电话的声音。不久前,我市发布了村集体资源要素意向对接信息清单(第四期),二圣村被重点推介,汪刚的手机号码则被作为咨询洽谈的联系方式公布出来。“已经有不少咨询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询问合作事宜,新的一年又有新奔头了。”虽然每天工作十分忙碌,但是汪刚乐此不疲。
2024年,二圣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达到106万元,其中34万元来自九华乡第一个旅游兴村项目——圣安停车场。“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地,满是乱石和杂草。”汪刚带着记者来到南庄门票组,一处宽阔的智慧停车场映入眼帘。作为九华乡村级联盟产业的一部分,圣安停车场以二圣村为主导,联合九华乡其他五个村庄共同经营,成功实现从荒地到“宝地”的华丽变身。圣安停车场的建成,既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更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我们村部门前还有9000余平方米的闲置土地,车站组有934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以及林场和茶园,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盘活。”细数着村里的“家底”,汪刚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与信心。
离开二圣村,记者一行来到代村村。只见村民们一边在洗衣台边洗着衣物和蔬菜,一边讨论着村里今年推行的新举措。
“当时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就被记下来,并且落实得这么快。”方满贞经营着一家民宿。去年,她向入户走访的党员何云群提到了“在河沟里修建洗衣台”的想法,不久后,村两委安排专项资金,发动党员志愿者,对村里所有河道进行清淤,并重新安放了洗衣石台,河岸上的杂物也被清理干净,铺上了草坪。
快速响应群众需求的背后,是代村村通过深化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创新打造的“群众有事找党员、党员有事找支部、支部有事找党委”工作机制。“全村每名党员联系五六户群众,通过不定期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倾听群众心声。”据代村村党支部书记戴国兵介绍,自去年2月以来,党员们深入到群众中间,已联系群众216户,累计走访超过100次,收集意见和建议26条,均已给予妥善解决或满意答复。
这个春节,老田村村民吴志峰的民宿迎来开业一周年。这几天,吴志峰和妻子正忙着打扫自家的民宿小院、整理房间并更新菜谱,为春节游客入住高峰期做好准备。“我前年回乡后,花了一整年时间把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开张后迎来的第一波客人,就是来参加村里吴氏宗祠活动的游客。”作为土生土长的老田村人,吴志峰对吴氏宗祠及古村落文化怀有特殊的情感,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能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故事介绍给更多游客,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2024年,吴志峰的民宿营业额接近30万元,今年春节假期的订单早已爆满。
老田村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23年9月,该村被列入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以“千年老田吴·九华第一村”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化体验、创意产业、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精品示范村。“我们建设了停车场,重新铺设了古村内的青石板路面,并提升了玉带河沿岸的环境。”老田村党总支书记吴朝华向记者细说着村里的变化。
为将风景区游客“流量”转化为“留量”,老田村还与专业团队合作,推出“九华戏苑”“花花音乐会”等特色文艺品牌,并举办包括文旅消费季、花朝节、晒腊节以及古村夜市音乐美食嘉年华在内的70多次文旅活动,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网络直播观看量突破600万人次,实现近千万元的旅游收入。
从二圣村圣安停车场建成运营,到代村村深化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从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乡间民宿火爆运营,到老田村举办系列文旅品牌活动……一幅幅火热生动的发展图景背后是九华乡立足各村实际,在盘活闲置资源、加强乡村治理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培育新兴文旅业态和消费场景,吸引各类人才来乡创业发展,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九华乡党委书记许仁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