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14日
元宵的灯
雷亚梅
  “不出十五都是年”,记忆中过完元宵,春节才算圆满。我对于元宵节的理解,是从灯开始的。儿时,父亲常叮嘱我们,元宵这一晚的灯不能关,一定要亮到天明。那时的我,一整个寒假,都沉浸在春节欢欢喜喜的氛围里。元宵节的灯一亮,意味春节真的结束了,父亲又要离开我们,返城务工,而我也不得不挑灯夜战,在狂补寒假作业中迎来新的学期。元宵节的灯,仿佛是春节最后的回眸,再见需等一年,连灯光都写满漫长的等待。
  山里人家过元宵节,没有花灯,没有花船,也不猜灯谜,有的只是一餐朴素的团圆饭。伴随着山间持续升腾的炊烟,家家户户点亮屋前的大灯,家人们围着餐桌开始吃元宵晚餐。屋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传递出村民们对新春的希冀。
  晚饭过后,月上柳枝,沿河的房屋留下星星点点高低错落的灯光,远远看,灿若银河。那灯光像是村庄的守护者,又像春的信使,冲破夜的深沉,滑过河岸的枯枝,与次日的晨光相接,沉寂的田野在苏醒,草木悄悄萌动,庭院里枇杷花开,屋前椿树长出芽苞,村庄正摩拳擦掌地迎接新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夜灯光过后,欢度完春节的村民们,荷锄奔走在田埂上,规划着一年的农事,盛大的春耕也将随之而至。
  如今,平日里的村庄安静如画,只有春节期间是沸腾的。匆匆归来的游子,很多都选择在这短暂的假期里,操办婚嫁、生育、乔迁等人生大事,村里的酒席一波接一波,那急促的节奏,加速着村庄的繁衍生息。春节假期一结束,还没等到元宵,大部分的人家已经锁上了大门,匆匆返城。村庄在热烈狂欢后,迅速恢复往日的沉寂。村里的老人们站在河岸,一边目送一辆辆远行的小汽车,一边感叹河岸的元宵灯一年比一年稀疏了。
  自从定居外地后,我已多年没有陪父母过元宵节了。去年,我接父母来城里过元宵节。恰好赶上家门口举办元宵节灯展,我强拽着不爱出门的父母一起逛灯展,那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绚烂璀璨的创意花灯,美不胜收。让人不禁想起诗词里的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的欢腾场面,将诗词里的画卷照进了现实。在城市的夜空,元宵的晚风舒展着千年不变的花期,盛大、浓烈,生机勃勃。父亲笑着打趣说:“我说村里的元宵灯怎么少了,原来都跑到城里来了。”
  逛完灯展回到家,拉开窗帘,灯展现场的灯光透过窗户照进了家里。准备拉上窗帘、关灯睡觉时,父亲坚持要在家里亮一盏元宵灯。我心领神会地打开厨房的灯,再三叮嘱尚且年幼的孩子们,天亮之前,不要关厨房的灯,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答应了。那盏灯,彻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