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0日
“四朵金花”养鳜记
  □ 记者 秦峰
  近几年,东至县鳜鱼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一组数据给出了最好的证明。东至县鳜鱼苗种繁殖基地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3家。鳜鱼养殖面积达1.9万亩,年加工能力1100万斤,鳜鱼产业的综合产值超过5.5亿元。
  东至鳜鱼养殖面积为什么增长这么快?鳜鱼产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好?这主要得益于升金湖畔“四朵金花”的示范引领。杨元元、疏萍、刘文涛、吴义平4位异姓姐妹相互支持闯市场,引领鳜鱼产业大发展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产值一个亿,杨元元立下今年“小目标”
  2月13日,正月十六。安徽鳜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厂车间内,臭鳜鱼生产加工热火朝天,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忙着预处理、腌制发酵、打包出货。
  “ 臭鳜鱼作为徽菜的头牌,今年春节,受到全国消费者青睐。我们单日成交量达到2000件,成交额超20万元。”公司总经理杨元元介绍。
  学生时代的杨元元对大城市充满向往,她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职业女性,生活在高楼里,闲暇时可以优雅地倚窗观望楼下车水马龙的街市。刻苦努力的她果然实现了这个愿望——成为北京金融街里年轻的白领。工作风生水起,事业蒸蒸日上,一切都朝着规划的方向发展,可她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2023年11月,杨元元放弃北京安稳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安徽鳜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初期,面对陌生的领域,她从养殖户那里收购鳜鱼,自己奔走于苏州、合肥等地,构建稳定的鳜鱼供应链。同时,她积极响应禁渔政策,吸纳家乡的退捕渔民到公司从事生产、销售等工作,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公司目前共有10名退捕渔民及当地农户,人均年收入7万元左右。
  在杨元元带领下,安徽鳜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鳜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市场订单络绎不绝。
  “2024年下半年投产以来,公司共签订销售订单350吨,半年产值接近3000万元。”杨元元告诉记者,“池州鳜鱼是个好产品,市场还有潜力可挖。公司接下来会大力开发本地旅游市场,在抖音等平台与网红合作,2025年目标产值1个亿。”
  扩大产能,疏萍打算新建一条生产线
  “ 我手里的这条臭鳜鱼,产自‘中国鳜鱼之乡’池州,活鱼宰杀,净膛足秤……”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办公室内,主播正在直播间推销臭鳜鱼产品。在成品车间里,一条条发酵好的臭鳜鱼,正在工人的操作下装袋、装箱、贴标……上千公斤货品等待快递发送。
  “ 春节期间,预包装臭鳜鱼订单量大增,生产车间每天宰杀鳜鱼7000斤至8000斤。”看着订单暴涨,全年无休的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疏萍有着自己“幸福的烦恼”。
  “ 订单在增长,产能跟不上。”疏萍告诉记者,自2022年6月开通线上销售以来,市场反响一直不错,池一鱼的产品在合肥、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十分畅销,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群。
  2025年,疏萍计划新上一条淡水鱼加工生产线,用地面积约25亩,建设厂房210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仓储冷库及附属用房等,形成淡水鱼加工生产基地,预计今年3月投产,年产值实现1亿元。
  大学毕业后的疏萍一直在杭州从事电商行业。2021年,池州被授予了“中国鳜鱼之乡”称号,在与父亲一番利弊分析后,疏萍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返乡创业!
  天有不测风云。公司刚投产,疫情便不期而至。线下订单销量迅速下降,销路断了,但工人工资等费用还需照常支付。入不敷出的经济压力压在了疏萍的肩头。
  “线下”受阻,疏萍便寻求“线上”突围。通过电商平台,公司打开了线上销路,品牌知名度也得以提升。“各地消费者品尝我们的臭鳜鱼后,甚至主动联系我们,让我们供货!”疏萍回忆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半年时间公司产品的线上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元。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为聚合产业力量,疏萍组织成立了大渡口镇鳜鱼产业联盟,与大渡口镇15个村组建立帮扶合作,共享发展福利。通过订单带动方式,联盟帮助23户脱贫户实现增收45.8万元,直接吸纳长江和升金湖禁捕退捕渔民近40人就业,间接吸纳当地600余人从事鳜鱼养殖、加工等相关工作。
  决定投资“一条鱼”,刘文涛只用了两个小时
  “刘总,虽然你已落户苏州,但池州是你的故乡。现在池州获得‘中国鳜鱼之乡’的美誉,我盛情邀请你回池州投资兴业!”
  2023年2月池州鳜鱼烹饪大赛期间,面对当地领导发出的邀请,刘文涛仅用两个小时就给出了答案:投资3000万元,在大渡口镇打造育苗、养殖、加工、冷链运输于一体的徽池乡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服务池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刘文涛有着丰富的职业履历。2004年从部队转业后,就职于密友集团,担任供应链总监,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2016年,她又进军传统电商行业,担任“遇见香芬”品牌供应链华东区域总负责人,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商业头脑,连续三年带领团队实现线下营业额过亿的佳绩。2020年,刘文涛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机遇,转而进军以短视频、直播为主的新媒体领域,不断拓宽自己的商业版图。
  刚进入水产行业时,朋友们调侃她:家财万贯,水里的不算。刘文涛对此只是付之一笑。她深知水产养殖风险大,只要款项没入账,一切皆有风险。可她干事创业的信念坚定不移,浑身充满了干劲。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她见证了工厂从无到有、生产线从混乱到井然有序、订单从稀少到纷至沓来的全过程,也深刻体会到鳜鱼产业背后的酸甜苦辣。
  从2024年4月试产开始,徽池乡鳜日加工鳜鱼量峰值超10000斤,通过淘宝、京东、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
  建仓质押,吴义平贷出资金近2亿
  “通过‘鳜鱼贷’,我贷款了700万元购买原料鳜鱼。充裕的资金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公司去年销量40余万斤,销售额近3000万元。”杨元元说。
  和杨元元一样,疏萍、刘文涛等经营的鳜鱼加工企业在采购新鲜原料鳜鱼时,都会出现金流不足的窘境。通过“鳜鱼贷”,可以解决短期内资金不足的问题。而“鳜鱼贷”,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依托吴义平建设的安徽鳜鱼交易市场的产地仓。
  据了解,鳜鱼一般在10至12月集中捕捞上市,这个时间段上市鳜鱼价格低,最高可降35%的成本。因此,加工企业大多会选择此时大量购入鳜鱼囤货,4至9月进行出货加工。吴义平通过安徽鳜鱼交易市场和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推出“鳜鱼贷”业务,为“冻鲜鳜鱼”货主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截至目前,通过鳜鱼交易市场贷款客户16家,从银行贷出1.89亿元。
  吴义平是贵池人,家里长辈大多从事捕鱼、贩鱼等工作。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吴义平早早接触渔业,对鱼的生长习性以及市场供求有了初步的认知,这为她创办安徽鳜鱼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2024年初,安徽鳜鱼交易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携手池州市供销社、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共同研发了“鳜鱼贷”这一创新金融产品。这一举措突破了鳜鱼产业发展中的诸多瓶颈,如大规模苗种培育艰难、产业规模受限、养殖水面利用不足等,有力推动了池州市鳜鱼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 产地仓不仅作为货主的存储空间存在,它同时承担着银行的质押功能。货主可将冻鲜鳜鱼存入产地仓进行质押,经银行审核确认后,即可按一定比例获得贷款。”吴义平告诉记者。
  “ 通过建设产地仓并引入金融资本,我市成功地将鳜鱼的养殖、加工和销售三大环节紧密结合,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市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李远平如此评价。
  “ 四朵金花”以勤奋为底,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把池州历史上的“水好鱼美”绘成如今“水美鱼肥产业兴”的“丰”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