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0日
去年以来,集中区强化政策供给,紧扣主导产业需求,精准靶向外引人才、内育人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以产聚才 以才兴产
  □ 记者 鲍勇 通讯员 汪沛
  “我是应届毕业生,能来集中区的企业上班吗?”今年21岁的黄涛来自梅龙街道胜利村,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希望能在家门口就业。今年28岁的江徐徐一早就从安庆赶到池州,来到招聘会现场,认真寻找心仪的工作岗位,打算在池州安家……集中区近日举办的2025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吸引不少专业人才。
  人才汇聚得益于集中区以人才聚势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科学战略。“集中区高度注重人才引进,将人才优势向创新发展优势转化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供给、整合要素资源、优化服务保障,吸引大批人才来区就业创业,与集中区携手发展。”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继续强化政策供给,紧扣主导产业需求精准靶向引才,打造了一个人才集聚“强磁场”。
  为高效引才,该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推动集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按招工数量给予人力资源机构或企业最高1200元/人一次性招工补贴”“在市级基础上,针对来池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期限由3年延伸至5年”等“硬核”政策。同时,该区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加强对产业链重点企业用工缺口摸排,绘制人才需求“热力图”,紧密结合“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万马奔池 智兴江南”专项行动,举办“大而全”“专而精”等形式多样的招聘会。此外,该区紧盯校园招聘黄金期,大力度、高频次开展产才对接,组织企业组团赴哈尔滨、马鞍山等地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暨政策推介会”,并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校毕业生来区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青年学子园区行”活动。据统计,2024年,该区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5场,推送用工短信17万条,助企招工引才1500余人,吸引来区就业大学生600余人。
  在外引人才的同时,集中区也积极搭建人才内育“大舞台”。目前,该区培育人才主要依托三大平台:
  —— 创新发展平台。该区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积极拓展引人聚才平台,吸引高端人才赋能产业发展,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获批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个,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零的突破”。
  ——产教融合平台。该区牵线本地高校与重点企业建立“嵌入式”产教培养机制,联合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池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等技能院校与30家企业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目前,芯芯半导体、安安新材料等企业已与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飞渡航天、文香科技联合池州学院成立了航天复合材料实验室、教育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技能提升平台。该区大力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支持企业精准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连续三年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单位举办“江南工匠 技创未来”职业技能大赛,对理论、实操合格的获奖选手直接颁发高级工证书,有效拓宽技工就业途径。据悉,2024年,该区累计为链上企业技工开展“菜单式”培训500余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29人。
  人才引得来、育得强,还得留得住。拴心留才的关键在于以优质服务营造涵养人才发展的优质土壤。近年来,该区从前移服务关口出发,组建人社领域“益企惠才帮帮团”,坚持每季度上门走访重点企业,在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企业引才用工保障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强化政策兑现、技能培训等工作。同时,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医保、社保窗口,派驻专人提供“一站式”经办服务,打通人才落地“最后一公里”。此外,还实施公共配套提升行动,精心打造了全民健身中心、智慧人才公寓、铂晶酒店、党群活动中心等新业态项目。
  在日前召开的集中区聚力产业升级强化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该区又对强化人才工作、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作出相关部署。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巩固拓展高校合作,推进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和商务中心建设,助企招工引才留人。同时,要继续加强设施建设,围绕产城融合及职住平衡需要,系统梳理园区建设短板,实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商业配套、工业邻里、公共设施的整体布局,为来区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的优质发展“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