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28日
共享法庭3天跨省解“薪结”
池州法官为上饶民工讨回2万余元欠薪
  本报讯(记者王晶晶)日前,池州市东至县昭潭法庭的法官通过皖赣“共享法庭”跨省调解协作机制,为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石门街镇的农民工陈某等10名工友讨回2万余元工资款,从立案到调解成功,仅用了3天时间,创下省际劳务纠纷化解新速度。
  2024年,陈某和9名石门街镇农民工在昭潭镇程某的服装厂务工。然而程某因货款未收回,资金紧张未能及时发放工资。陈某等人多次催讨无果后,无奈向昭潭法庭寻求法律援助。依托“皖赣边界司法联动共享法庭”,该法庭当即启动“三同步”机制,即视频连线固定务工证据、对接江西石门街法庭联动调解、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案件立即开展立案审理。
  “工人要现钱,企业主喊没钱,矛盾一触即发。”昭潭法庭庭长王翔回忆,两地法官通过“云端调解室”分头攻坚,一方面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程某释法明理,另一方面用乡音乡情安抚工友情绪。针对程某经营困境,创新推出“保底支付+分期偿付”方案。程某当场支付1万元应急款,余款分3期兑付。这一“放水养鱼”策略既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又为企业留出经营“缓冲期”。
  该案件高效办结的背后,是皖赣司法协作的“五个一”机制发力。一本《跨域办案指引》明确流程规范,一支联合调解队打破省界壁垒,一套文书互认标准节省审批时间,一个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证据秒传、文书线上签章,一项定期会商制度破解协作堵点。自2023年5月机制运行以来,两地法庭互办跨域纠纷案件77件,互为代送法律文书53份,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场,平均办理周期压缩至15天,文书送达效率提升30%。
  “过去跨省讨薪要两地跑,现在线上数据替群众跑腿。”王翔介绍,皖赣两地法庭相距仅14公里,但跨省案件曾因管辖壁垒陷入“马拉松式”诉讼。如今依托电子证据互认、视频见证取证等技术,两地群众足不出镇即可完成立案、调解。
  昭潭镇与石门街镇地缘相邻、人文相通,省际通婚率达38%,但随之产生的跨域纠纷年均增长15%。两地法庭正联合规划“边界法治共同体”建设,将协作范围从欠薪、合同纠纷扩展至生态保护、婚姻家事等领域。
  “让群众打官司像串门一样方便。”王翔透露,下一步两地司法部门将深化“一庭联两省”改革,打造省际司法协作样板,探索建立跨省执行联动机制,并针对新业态用工开发“维权二维码”,扫码即可触发两省联合调解程序,让法治暖流持续浸润皖赣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