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5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2日
让大的“考得上” 小的“上得起”
□ 熊丙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有些舆论将此解读为把高中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围。而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看,高中阶段扩大学位供给,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更合理的优化教育支出选择。
  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有两个选择。或是向上扩大,即实行免费高中教育;或是向下扩大,实行免费学前教育。一些家长期待高中实行免费教育,甚至希望全面普及免费普通高中教育。但这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我国进一步发展高中教育,不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而是要推进高中多样化办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未来发展需求;其二,相比于推行免费高中教育,推进免费学前教育更为迫切。
  考虑到适龄学生变化,我国确有扩大高中阶段学位的现实需求。因为按出生人口测算,未来几年间,我国高中阶段学位,尤其是普高学位会很紧张,要确保高中录取率,满足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需要增加高中学位供给。
  当前,对于高中阶段教育,家长和舆论关注的重点,并非是否免费,而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普高录取率、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我国农村地区均已经实行中职教育免费,农村学生上中职学校基本没有什么门槛,也不需要缴纳学费。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的普职比已经达到7:3左右,而非之前的1:1,但社会仍存在普职分流焦虑。缓解这一焦虑,就需要适当提高普职比,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同时,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
  从学生的能力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高中阶段教育不可能取消中职。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焦虑。因此,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战略,应是提高普高录取率,并推行高中多样化办学。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减轻家庭养育、教育负担,更有现实必要性。我国《学前教育法》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甚至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得到舆论点赞。
  我国0岁—6岁的养育、教育成本,存在超过大学阶段学费的现实问题。一些大中城市的公办园保教费为800~ 1000元/月,民办普惠园的收费则更高。这不但导致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过重,也抑制了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不少专家建议,在实施三孩政策后,要提高生育率,应该把发展免费的托育、学前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关键是,各级人民政府要优化教育财政投入支出结构,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而这也完全有条件逐步实现。
  综上所述,扩大高中教育阶段学位供给以及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都是政府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把发展教育的经费用到刀刃上,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