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4日
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数字聚合,实现“群众少跑腿,问题快解决”——
东至探索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中心
  □ 记者 钱雪梅
  “ 多亏了你们的帮助,不然我们这十几万的工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近日,在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门口,10余名农民工手持法律援助裁定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些农民工曾在东至县一家服装厂务工。2023年,该厂倒闭后,负责人一直拖欠工资,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无奈之下,他们走进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寻求帮助。中心工作人员立即为他们申请了法律援助,并将问题转交至速裁中心。速裁法官提前介入,通过多种渠道与被告人取得联系,仅用8天时间就成功达成庭前调解。
  2024年,为健全群众诉求及时有效办理机制,我市依托“书记领办项目”工作,试点以县为单位探索“接诉即办”工作载体。不久后,东至县委书记领办的基层治理项目——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数字聚合,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中心,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问题快解决”。
  走进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记者看到,“为民解难 为党分忧”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干净明亮的大厅里点缀着绿植,显得温馨舒适。大厅左侧,工作人员专门设立了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主动倾听群众关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各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群众答疑解惑。“这是综合受理窗口,也是群众寻求帮助的第一站。”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陈良杰介绍,“群众只需来这一个中心、一个窗口反映问题,后续事项由我们全程帮办。”
  该中心的综合受理窗口如同“矛盾收集点”,工作人员会将群众反映的诉求分类交办至同在中心办公的其他相应窗口,实现“一窗归集,分类交办”。这样的程序之所以能高效运转,其“秘诀”就在于:中心将县综治中心、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县矛盾调解中心、县劳动争议仲裁院、速裁中心等资源全部进行整合,然后在大厅内设置了综合受理区、法律服务区、来访接待区等7个功能区,变“多头跑”为“一站办”。同时,统筹协调法院、公安、司法、信访、住建、人社等6个部门,联动医疗、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6个领域,组织18名专职“金牌调解员”进驻中心,并将110指挥中心受理的非警务类纠纷转至中心协同处置。最终,通过各方力量融合办公,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形成了可以实时沟通协作的强大“智囊团”。
  不久前,该中心依托“接、派、办、评”工作机制,仅用24小时便成功化解一起林权纠纷。吴某兄弟二人反映,9年来,其兄长将三人合计9000元的公益林补偿金“独占”,二人一气之下准备起诉。接到诉求后,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立即将调处工作分派给了林权纠纷调解委员会。“这件事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找律师花费高,也不建议起诉,这样会进一步影响兄弟关系,我们来和你们的兄长沟通。”当日,调委会工作人员致电其兄长,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讲法明理,最终达成了“老大退还老二、老三合计5000元”的协议。第二天,兄弟二人顺利拿到补偿金,再次来到中心表示感谢。
  “中心于去年12月27日正式运行,目前线下‘一站式’服务程序已较为完善,正在探索线上‘数字聚合’方式,让服务更智能更暖心。”中心工作人员打开“和美东至”微信小程序介绍,当前他们正在完善小程序,以方便各乡镇将群众反映的诉求进行线上流转,最终分类派单至相关部门,并实时查看办理动态。此外,中心已接入综治视联网,可随时与15个乡镇进行视频会商、接访、调解、咨询。接下来,中心将创新“多线合一”机制,将“12345”热线、人民来信来访、县长信箱等13个诉求反映平台“一口归集”,在线上开辟“综合受理窗口”,推进“一站式”响应机制。
  据悉,通过线上线下整合,中心还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梳理高频事项与共性问题,生成分类别、分层级、分行业、分领域的民情报告,并从中选取需要县级层面开展专项治理的事项来开展事前宣传、整治行动,推动接诉即办从解决“个性问题”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化。
  自运行以来,该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435批826人次。其中,受理并办结矛盾纠纷事件135件,受理并办结信访事项82件,受理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类事项42批124人次,接待法律咨询108批149人次,均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