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7日
江南饭店:守住34年的老味道
  □ 记者 潘欢欢
  在石台县七都镇高路亭村,热闹的高路亭中心村街上,有一家远近有名的饭店— — 江南饭店。这家饭店虽然不大,主打也只是家常菜,却凭着地道的老味道,红火了三十多年。
  朴素的招牌,三间不大的门面,走进去是一间普通的农家小院,分布着若干同样朴素的包厢。这里也是老储和妻子方立仙的家,他们在此生活了45年。
  上午10点半,老储系着花围裙,戴着套袖,正在后厨忙活着中午的桌饭。江南饭店的厨房虽有些陈旧,但却十分干净。洁白的抹布,清爽的灶台案板,所有的碗碟摆放得整整齐齐。
  老储名叫储国松,今年72岁,浓眉大眼,头发一丝不乱,说话声音不大,面带笑意,给人一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印象。
  “你现在做的这道菜有什么秘诀吗?”记者看到老储正拿着锅铲在锅里划拨,“这是我家的招牌菜——三鲜锅子,什么佐料也没加,原汁原味。”老储自豪地说。
  冒着热气的锅里,炖好的排骨汤铺上鲜美的猪肚片,金黄的煎鸡蛋切成厚片,酥烂的排骨、猪肚、厚蛋皮,这三样食物叠加在一起,相得益彰,香气扑鼻。
  顾客选择江南饭店,主要原因是好吃。要做到好吃,第一步是要选材好。“你看我这个肋排,才叫人送来的,新鲜的土猪肉。”说着,老储打开冰柜旁的袋子,露出淡红色的猪肋排,色泽油亮,纹理清晰。“他们都知道,不好的肉我不要,贵一点不要紧,只要品质好。”
  吃过老储做的菜,一定还会想再吃。每天早上去买菜,老储说他想的不是今天要赚多少钱,而是今天店里会来几桌客人,要烧多少菜。总之,自己家人怎么吃,就怎么给客人做。老储的女儿储月娥打趣道:“我洗菜我爸爸都不放心,总是自己一遍又一遍清洗,光是排骨都得洗上七八遍。”
  三鲜锅子、红烧猪蹄、红烧鸡块、家常鳜鱼……老储说这些都是顾客常点的菜品,“芜湖、铜陵的顾客爱吃我烧的鱼,本地客人喜欢我做的红烧菜,我不放过多调料,我认为食物本来的味道最重要。”
  老储这辈子都在忙忙碌碌。16岁开始做学徒当裁缝,一直到36岁。由于裁缝做的老式样渐渐不受欢迎,1991年,为了生计,老储夫妻俩开始转行。从一间小商店开始,售卖日用品、香烟、杂货,早上也卖早点、面条、馄饨等,还做过一段时间卤菜,炒菜店是在那个时候顺带做起来的。
  “一开始饭店的生意并不好,但还是坚持做下来了。”方立仙坦言,饭店的地理位置较好,做生意的顾客路过,基本都在江南饭店吃饭,渐渐地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59岁那年,老储决定休息了。“干饭店太累了,加上人手不够,就把饭店租给别人了。”谁知道才过一年,老储又放心不下,也闲不住,又重新拾起了老本行。这一干,又是13年。
  临近午饭时间,储月娥为大家端上了一碗香气扑鼻的肉沫蒸蛋,“这碗肉沫蒸蛋用料足,打了8个土鸡蛋,是带孩子来吃饭的顾客必点的一道菜。”一时间,大家忍不住用勺子轮番舀着,黄黄的蛋羹颤巍巍地晃动着,蛋香浓郁,入口即化,肉沫的鲜咸与蛋羹的柔滑交织,口感层次分明。
  老储开餐厅近34年,一直遵循着自己的烧菜原则:质朴、料足。他说自己烧菜没有什么调料,也没有什么技巧,就连做法和口味这么多年也没怎么改变。
  “总有一些味道是不能变的,三鲜锅子那样的家常味道一定要有,年轻人爱吃的菜也要有,才能让顾客感受到家的温暖。”老储说,油菜花开的时候,来高路亭村游玩的人很多,也是江南饭店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欢迎大家都来尝尝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