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7日
从六尺巷看中华美德
青阳县第三小学402班 王语木
指导老师:吴碧莉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大学士张英写给家人的诗,这里藏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在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两大家族——张家和吴家毗邻而居,吴家因扩建房屋,欲占用张家的部分土地,双方争执不下,矛盾一触即发。张家写信给在京城做官的张英,希望他能帮忙解决。张英没有用权势压人,而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意的诗。张家收到信后,领会了张英的良苦用心,主动退让三尺之地。吴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地基。于是,两家人之间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
当我走进六尺巷,仿佛一下子穿越回那个古老的时代。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每一步踩上去,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抚摸着斑驳的砖墙,我仿佛看到了张家和吴家放下争执、互相谦让的画面。这条巷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美德的象征。
在如今的社会,人们常常为了各自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赢得尊重和友谊。
六尺巷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谦和礼让的力量。让六尺巷的故事永远流传,让谦让的美德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指导老师:吴碧莉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大学士张英写给家人的诗,这里藏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在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两大家族——张家和吴家毗邻而居,吴家因扩建房屋,欲占用张家的部分土地,双方争执不下,矛盾一触即发。张家写信给在京城做官的张英,希望他能帮忙解决。张英没有用权势压人,而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意的诗。张家收到信后,领会了张英的良苦用心,主动退让三尺之地。吴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地基。于是,两家人之间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
当我走进六尺巷,仿佛一下子穿越回那个古老的时代。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每一步踩上去,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抚摸着斑驳的砖墙,我仿佛看到了张家和吴家放下争执、互相谦让的画面。这条巷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美德的象征。
在如今的社会,人们常常为了各自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赢得尊重和友谊。
六尺巷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谦和礼让的力量。让六尺巷的故事永远流传,让谦让的美德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