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8日
近年来,东至县昭潭镇立足水稻种植基础与优势,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 —
走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东至县昭潭镇龙潭村育秧基地。(资料图)□ 记者 潘欢欢
  仲春时节,万物生发。在东至县昭潭镇营桥村育秧基地,一盘盘出芽的秧盘整齐摆放,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茁壮生长,农户正忙着铺盘、装基质、播种、淋水……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东至县昭潭镇依托本地水稻种植基础与优势,打造优质稻“产业联盟”,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不断延伸品牌产业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今年,全镇稻米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超2000万元。
  订单种粮 农户种无忧销不愁
  3月7日,在东至县昭潭镇龙潭村,种粮大户叶中亮正驾驶着旋耕机穿梭田间,娴熟地进行翻耕作业。这几年,他与安徽双美兴农粮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美粮贸”)签订优质有机稻种植订单,收获颇丰。“我去年种植了500亩优质有机稻,不仅销路不愁,价格也有保障。”叶中亮笑着说,优质种苗由双美粮贸提供,收购价比普通水稻高出至少10%,他只负责把水稻管护好就行。
  回想起过去,叶中亮感慨万千:“以前种普通稻,市场价格低,稻子成熟了还得自己找销路,特别操心。现在改种优质稻,实行‘订单收购’,从种到收都不用愁,心里踏实多了。”
  叶中亮如今种无忧销无愁,得益于昭潭镇打造的优质稻“产业联盟”。
  2023年,昭潭镇成立以潭东村为主导的优质稻“产业联盟”,打破了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全镇8个村抱团发展,以“党支部+产业联盟+龙头企业”模式与双美粮贸签订了4000多亩“ 订单农业”合作协议,促进全镇优质稻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一体融合。
  一纸订单,给粮农吃下“定心丸”。“现在,农户们种稻积极性提高了。收获后的水稻统一运往双美粮贸进行烘干和二次加工,实现了从农田到工厂的高效衔接。”昭潭镇副镇长林文介绍,今年全镇共签订优质稻订单6000亩,每斤保底回收价1.65元,每亩将增收200元以上。
  打响品牌 稻米增值变“金米”
  春日渐暖,微风拂面。走进双美粮贸的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稻米醇香的味道,伴随着机器轰鸣,金黄的稻谷经过脱壳、筛选、精米加工等环节,变成了一颗颗莹白清香的大米。工人们忙着分装、发货,很快,一袋袋优质大米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而这些加工打包的大米,正是去年初双美粮贸从村民手中购买的优质稻。
  好品质塑造好品牌。“我们采用统一的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并把好品质源头关,注册了‘徽乡双美’‘谷昭春’等大米品牌,努力打响自己的特色品牌。”双美粮贸负责人吴欢集说,“这几年昭潭大米不仅在池州卖得很好,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广受欢迎。”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目前,“徽乡双美”“兴双美”“谷昭春”等大米品牌备受市场青睐。吴欢集介绍,每年育秧前,当地三分之二的稻米已被客户预订了。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双美粮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投入。“今年我们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两条精米加工线,增加米粉和糯米粉等产品,同时扩建菜籽油加工线,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条。”
  电商赋能 稻米香飘互联网
  “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昭潭镇的‘谷昭春’优质大米,米粒长而坚实,粒形秀美,外表光亮而富有弹性。煮熟后,口感绵长,香气四溢,糯而不腻……”在昭潭镇乡村振兴创业园强村富民助农直播间,带货主播正热情地推介本地特色大米。
  “大米几斤装的?”“下单几天能到货?”“已经下单啦!”直播过程中,粉丝们纷纷咨询、下单。
  从“低头种田”到“上网吆喝”,昭潭镇借助直播电商,让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昭潭镇以直播电商为突破口,依托现有“昭潭双美”抖音号、“双美昭潭”微信小程序商城等电商网络平台,着力构建完善的电商销售体系。
  “乡村振兴,电商赋能。今后,我们将重点打造优质稻产业园,持续借助电商平台,做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稻’路,让米香越飘越远。”昭潭镇党委书记、镇长唐国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