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8日
暖春
张金凤
  姹紫嫣红的盛春时节,我又来到曲家芦村,这个每一寸土地都荡漾着花香的村庄,有打动过我的故事,我历经十年仍念念不忘。
  在一户高屋大房的人家门口停下车。窗明几净的客厅里,女主人匡爱英的笑容一如春天般温暖。她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一边给自己的丈夫打电话。
  十年前,我在这里支教,空闲时最爱寻访附近的山水和村落。就在慢生活样板村曲家芦,我听到了他们的感人故事。邻人说,这对夫妇照顾非亲非故又脾气倔强的聋哑邻居好几十年,待他如亲人一般。那是农事繁忙的季节,他们门上落锁,但我记住了这户杏花疏影掩映的门庭。
  男主人冷同本带着满身风尘从邻居家的建筑工地现场赶回来。这个脸膛黝黑的中年男人有些局促,当说起他们的邻居冷春会时,他的话匣子却一下子打开了。
  “感觉他就是自己家里的人,他这一走,我有好几次掉眼泪呢。”
  我的心一沉,难道是来晚了,那位被照顾过、被温暖过的老人已经走了?匡爱英发现我情绪的变化后,忙说:“他身体好着呢,已经住进镇上的敬老院享福去了。他走之后,我们两口子好长时间转不过弯来,时常想念他。”说着,匡爱英的眼眶有些湿润。“每当做了好吃的饭菜,冷同本还念叨,说以前都是跟他一起吃,还喝壶酒呢。”
  南风煦暖地吹着,与那位特殊邻居几十年的感情和故事,在夫妻俩的娓娓道来中展开:那位聋哑邻居叫冷春会,新中国成立以前,孤苦伶仃的他流浪在此地的街头。冷云亭嫁到当地的女儿遇见并收养了这个聋哑孤儿,为他取名冷春会。那也许也是个春天吧,这位养母希望身世凄凉的孩子此后能够像遇见春天一般遇见好的世道和好的人。后来冷春会的养母将他送回了老家由自己的父母养育。于是这个聋哑孩子就成了曲家芦人。
  冷同本夫妇与冷云亭家是邻居,在生活困顿的岁月里,他们见一对老人和一个聋哑人的生活很拮据,便时常送些吃的、用的过去,农活上也多有帮衬。土地承包之后,冷同本家有牲畜、有工具,人强马壮,而冷云亭家什么也没有,还都是老弱病残。就这样,年富力强的冷同本就顺手给老人家耕种和收获庄稼,两个老人对此非常感激。三十多年前,两个老人先后去世,他们去世前拉着冷同本夫妇的手,满眼是对外孙的不放心。冷春会平时不与外界交流,他们担心以后他一个人如何生存。
  “您放心,我管他。”就这么简单的六个字,让老人含笑而去,也让冷同本夫妇此后的生活有了巨大的责任。那时候,冷同本会维修各种车辆,年收入可观,日子过得也红火。他最初以为,照顾冷春会无非是多双筷子多个碗,家境殷实的他没问题。但事实并不这么简单,对冷春会这位特殊的新“家庭成员”,他不仅需要在衣食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生活和情绪上更需要照顾。在两个老人刚离世的时候,冷春会因为悲痛而到处乱走,冷同本怕他有意外,就放下手上的活暗中跟着他,见缝插针地宽慰他。匡爱英更是忙碌起来。冷春会自己不会做饭,匡爱英就每天做好饭给送过去,还隔三差五邀请他到家里来一起吃饭。要是有个赶集上店、走亲访友的外出,要事先安排他的吃饭问题。就这样,他们把这个邻居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最初的时候愁死我了。”冷同本说。接过照顾冷春会的接力棒之后,这夫妻二人才知道这份承诺有多么重,实施起来多么艰难。冷春会性格执拗,想法还特别多,有时候沟通不畅就会甩脸子,甚至大发脾气。他能一脚把玉米垛给踹倒,也能握着拳头嗷嗷叫着威胁。而这对夫妇却搞不明白哪里出了差错。匡爱英只能像哄小孩一样万般耐心地安抚他。为了能跟冷春会准确沟通,冷同本想了很多办法,后来专门到市特教学校找了个老师学习手语。后来,只要冷春会一伸手,冷同本就明白他想干什么。
  2012年,镇政府进行危房改造,冷春会的房子按规定能重建两间新房。冷同本觉得两间房住着不是很方便,就跟妻子商量,自己拿出一万多元积蓄,给老人多加盖了一间房子,并对房屋进行了吊顶、拉电等改造。住进三间宽敞明亮大房子的冷春会却闹起了情绪。
  原来,盖好新房子之后,冷春会的房子还缺一副街门,冷同本正计划自己家换副大街门方便进出三轮车。于是他自己买了副大铁门换上,准备把自己换下来的木板门给冷春会安上。谁知冷春会误解了,以为大铁门是政府给他的而被冷同本占用。于是他喝醉酒后到冷同本家摔东西,嗷嗷叫着指责,并使劲踹那大铁门。冷同本夫妇不知事因,多年自学的手语也难以应对对方的激烈情绪。当冷同本终于弄懂自己这位特殊邻居的意图后,并没有多加解释,而是毅然自己出钱给他换了副新的街门。他笑着对我说:“这些年的委屈太多了,但是想想他不完全懂我们的世界,很难完全沟通,就摇摇头笑笑罢了。”
  冷春会有一个小家,也有一个大家,在冷同本一家几口的大家里,他是不可缺少的成员,这些年大大小小的节日他们都是在一起过;而在他自己的小家,他也会单独表达自己对养育过自己的外祖父祖母的祭拜。于是,冬至、清明、中秋、过年,他都有模有样自己单过一番,春卷、月饼、五更饺子,各种年糕、鱼和肉,每次一样都不能少。这些全部都是匡爱英给他准备。本来过年就够一个中年妇女忙碌了,这两个家的年货和用品,让匡爱英腊月里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他们待冷春会有时候像个长辈,得敬着,啥事都要他点头才办;有时候像个孩子,得哄着,逢年过节和换季的时候,早早给冷春会买上新衣,他就兴高采烈地穿给他们看;有时候却像面对一个青春期少年,要劝着还得盯着,有操不完的心。
  有一次冷同本去叫冷春会到家里来吃饺子,发现他家上着锁,一直等到天黑屋里也没有亮灯。冷同本着急了,冷春会平时好喝点小酒,若喝多了走丢或有什么危险怎么办?冷同本跑回家喊上妻子村里村外地找起来。草垛边、小河边到处找,最后是挨家挨户拉网找,一直找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在村头一户村民家找到他。这样的事记不清发生多少回了。很多时候,冷春会喝了酒冷同本就要好好看着他,跟他形影不离,避免他到处乱走,安抚他在家睡觉后才能干自己的事。
  让冷同本夫妇欣喜的是,冷春会原本的孤僻和暴躁在他们的感化下逐渐改变,越来越听商量。更让他们欣慰的是,他们的爱在家庭里延续,自己的两个女儿和女婿也和他们一起尊重并照顾冷春会。爱心的烛光照亮了周边,大女婿在西部贫困地区资助了一个家庭困难的小学生,每年还定期带着钱物去看望那个孩子。周围很多村民也不断有善行善举,曲家芦村的村风越来越好。
  说起被评为市文明市民、入选“好人榜”,匡爱英说:“我们照顾冷春会只是为了求个心安!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人,咱哪能不管他。”
  去镇上敬老院之后,冷春会多次偷偷跑回来。他坐到冷同本家温暖的客厅里,躺在冷同本家滚烫的大炕上,微笑地看着他们一起拍的“ 全家福”。“现在他适应了,生活也有规律了,人变得身强体壮,毕竟敬老院的伙食和服务都很好。但是逢年过节,我们还是邀请他回来过。”匡爱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