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1日
“填仓节”打囤
宋振东
  农村老家有正月二十五和二月二打囤的习俗。正月二十五打单囤(也叫五谷囤),二月二打双囤和钱囤(也叫财囤),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正月二十五打囤,俗称“填仓节”“天仓节”“添仓节”等,“填仓”意思就是填满粮仓,农村老家叫“打囤”,是农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
  小时候,农村老家流传着打囤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北方地区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百姓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弄得百姓怨声载道,饿殍遍野。看守皇家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后,于心不忍,便打开皇家粮仓来救济灾民。
  仓官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仓官让老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一不做二不休,就一把火把皇家粮仓给烧了,连同他自己也被活活烧死。
  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无名仓官,每年这一天,就用草木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表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个好收成。就这样,“填仓节”打囤的习俗也就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那时,人们为了有充足的草木灰打囤,头一天做完了饭就不再从灶膛里往外掏灰了,留着打囤用。
  打囤的头一天傍晚,用扫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正月二十五清晨日出之前,父亲从灶膛里掏出一大簸箕草木灰拿到院子里,用铁锨铲着草木灰,在院子中间画一个大大的圆圆的粮囤形状,旁边再画上梯子,说明粮囤足够大,中间放一些玉米、小麦、谷子、高粱、豆子等五谷杂粮,用砖块或瓦片盖好,再用大红纸写上“福”“五谷丰登”“粮食满囤”等字样封囤。待到午后揭开砖块或瓦片,让家里的鸡、鸭等家禽将“囤”中的粮食啄食干净,也算是上天的恩赐了。
  有谚语:“二月二,打个雷,好兆头。打囤子,爬高楼,老婆孩子热炕头。”说的是二月二打囤。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二月二打囤与正月二十五打囤大体相同,除正月二十五打单囤,一个大囤;二月二打双囤,大囤里面再打一个小囤,有的甚至在大囤里面打多个小囤。农村老家还有在屋子里面桌子底下打钱囤的习俗,钱囤中间放的不是粮食,而是面值不等的硬币和老式铜钱,用大红纸包裹好后,放到钱囤的中间盖住。
  小时候,记得奶奶二月二打完钱囤后,手拿竹竿和烧火棍在屋子里边敲边念念有词:“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下流;二月二敲锅盖,金子银子花不败;二月二敲门墩,金子银子堆成堆… … ”
  那时,农村老家饿怕了的人们,在自己家院子里打完囤后,在村子的大街上的边边角角空地处也打上囤,大囤连着小囤,一个囤挨着一个囤,有的村民甚至还跑到村子外面的生产队场院里也打上囤,可见老百姓对打囤——“填仓节”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打粮囤,还是打钱囤的习俗,都源自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农村老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已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粮食年年大丰收,人们丰衣足食,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正月二十五和二月二打粮囤、打钱囤的习俗却没有改变,一直延续至今,年年打囤,期盼五谷丰登,粮钱满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