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新”有所属“新”有所为
—— 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

  “饿了么”小哥利用送餐间隙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通讯员 唐甜 摄
  □ 记者 王晶晶
  3月25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外卖骑手陈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的街头巷尾和小区楼栋之间。他熟练地将一份早餐送到居民手中,随后掏出手机,拍下了路边一处松动的井盖,通过微信骑手服务管理群上传了隐患信息。不到半小时,社区网格员便联系物业进行了修复。这一幕,正是我市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我们社区共有9个居民小区,拥有220余家个体商户、35家餐饮门市,日常活跃着353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百荷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唐甜告诉记者,面对这一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党委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非公工委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积极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
  党建引领:从“流动”到“扎根”
  “我们利用晨会、周会的时间,开设‘15分钟小课堂’,由社区党建指导员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和安全知识,帮助骑手们提升思想觉悟和安全意识。”“饿了么”非公党支部书记陈河介绍道。3月22日,该社区党建指导员在“小哥学堂”上分享了一则交通安全案例,外卖骑手李霖听后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赶时间最重要,现在明白了,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同时,社区还开设了“骑手友好公益课堂”,内容涵盖交通安全、家庭教育、医疗健康、就业政策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
  2022年8月19日,我市首个外卖行业党支部——“饿了么”非公党支部在百荷园社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新业态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突破。社区党委以“‘荷’你在一起,关爱新业态”为党建品牌,将新就业群体纳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推出“小哥学堂”“移动课堂”和“线上课堂”,灵活解决新就业群体学习时间不固定、载体不便利的问题。
  该党支部的成立,不仅为新就业群体带来了组织归属感,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在党建引领下,“饿了么”池州市运营中心业务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增长15%,骑“手人数增至310人,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党支部通过“先锋骑手”评选、党员先锋队组建等活动,激励党员、职工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目前,党支部已新发展3名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13名外卖小哥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清晰路径。2023年,骑手黄典勇荣获“安徽省最美配送员”称号,成为行业内的榜样人物。
  暖心服务:从“过客”到“家人”
  3月24日,在主城区东湖路“饿了么小哥加油站”里,外卖骑手宋灿兵正坐在沙发上休息。他刚刚结束了一早上的送餐工作,趁着短暂的闲暇时间,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顺手拿起桌上的清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健康体检宣传单页翻看。这里是贵池区总工会、百荷园社区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打造的专属休息站,提供饮水、充电、热饭、阅读等服务,成为他们忙碌工作中的“暖心港湾”。
  为了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该社区全力推进“小哥加油站”“暖新驿站”等阵地建设,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一站式服务。社区还与辖区商户联动,打造“骑手友好商户”网络,目前已有蜜雪冰城、绝味花甲等11家商户加入,为骑手们提供免费热水、临时避雨、手机充电等便利服务。
  针对老旧小区楼栋标识不清、送餐路线复杂的问题,该社区特别制作了“骑手友好地图”,并施划了60余个“骑手友好车位”,帮助骑手们优化送餐路线,提升工作效率。“以前送餐时经常找不到楼栋号,现在有了地图和车位,送餐效率提高了不少。”骑手陈铅铅笑着说道。
  此外,社区还整合市、区相关部门资源,常态化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爱心托管”“暖新义诊”“法律援助”等关心关爱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10余场活动,惠及200余名骑手。
  治理赋能: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喂,您好!我是一名外卖小哥,现在在南苑小区2号楼,发现楼道里有积水,可能是管道漏水了。”3月23日晚,外卖小哥储伟着急地在网格群里反映楼道积水问题,没过多久,该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就安排维修人员赶往现场处理。
  无论是摆放路边乱停的电动自行车、捡拾遗失的身份证并交给派出所,还是发现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及时上报,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后,正是骑手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的“大情怀”。他们不仅是城市中的“流动哨兵”,更是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在点滴小事中传递着温暖与责任,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外卖骑手王杰在永胜巷接单时,看到有些小巷照明不足,主动联系社区,建议增加照明设施。百荷园社区党委认真听取了他的建议,经过和小区业委会、物业的充分讨论后,决定在照明不足的区域增补新路灯,共为9个巷道增补37盏壁挂式路灯,让居民们夜间出行更安心。
  3月24日下午,听障骑手余永安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街巷中,他的外卖箱里不仅装满了热气腾腾的餐食,还多了一份特殊的“货物”——反诈骗宣传单。每到一处送餐点,他都会微笑着将餐食递给顾客,随后从箱子里拿出一张宣传单,用手机上的语音外呼功能播放一段简短的反诈提示:“您好,这是您的外卖,同时提醒您,谨防电信诈骗,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去年5月,余永安加入社区成立的反诈宣传志愿者团队,成为一名“ 反诈骑士”,在派送外卖的同时,将反诈知识“送货上门”。
  新就业群体不仅是社区服务的对象,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百荷园社区充分发挥外卖骑手“移动探头”的优势,将他们纳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组建“蓝骑手”志愿服务队,参与小区环境整治、反电诈宣传、食品安全监督、关爱独居老人等工作。作为该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最美骑手”黄典勇利用送餐间隙,发现并上报了60余个安全隐患,包括消防通道堵塞、违章停车等问题,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网格员”。
  该社区还建立了“骑手积分 兑换‘ 新’福”激励机制,骑手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积分,可兑换“饿了么”蓝骑士头盔、送餐箱、充电宝、手机防水袋等专属物品。截至目前,外卖骑手中最高积分已达200余分,5名“小哥”参与积分兑换,形成了“奉献—积分—回报”的良性循环。
  从“新”有所属到“新”有所为,百荷园社区正以党建引领,做细做实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我们的目标是让新就业群体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同时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唐甜介绍,该社区将继续深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动“‘荷’你在一起”党建项目落地见效。计划更新更多楼栋标识,扩大“骑手友好商户”网络,开设更多定制化服务课程,全面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畅通配送流程,丰富业余生活,到参与社区治理,越来越多的骑手小哥与社区和居民们有了更真切的互动与联结,对工作产生更多认同感、满足感。正如黄典勇所说:“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工作,更找到了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