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文旅融合乡村兴
□ 通讯员 汪有民
“砖木结构的民房、环抱村庄的风景林、清澈可饮的河水、淳朴厚重的民风……在这里生活非常惬意。”在东至县木塔乡郑村村白泥自然村,来自上海的刘先生说,6年前他租下一户村民的闲置老房,每年居住8个月以上。像刘先生一样在此客居的上海人,该村目前共有5户。
“白泥是我村的古村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山水、古树与村落相得益彰。”郑村村党支部书记郑新华介绍,近年来,该村多举措加强对白泥古村落的保护,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木塔乡历史悠久,古村落众多,其中省级传统古村落2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1个。近年来,该乡聚焦“红旅木塔 绿美茶乡”建设,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对古村落进行适当改造、维修。同时,大力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重建省级非遗“鸡公调”和“平安草龙灯”表演队伍5支,成立十番锣鼓、莲湘舞、腰鼓舞、民歌等民俗文化队伍20多支,建设红军纪念馆、乡愁馆、村史馆、家风馆,修缮一批地方传统美食加工作坊,打造古树、古道、古桥、古井、红军战壕等景点200多个,将红色景点与乡村风光连点成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该乡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
“我们将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木塔乡党委书记胡松旺说。
“砖木结构的民房、环抱村庄的风景林、清澈可饮的河水、淳朴厚重的民风……在这里生活非常惬意。”在东至县木塔乡郑村村白泥自然村,来自上海的刘先生说,6年前他租下一户村民的闲置老房,每年居住8个月以上。像刘先生一样在此客居的上海人,该村目前共有5户。
“白泥是我村的古村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山水、古树与村落相得益彰。”郑村村党支部书记郑新华介绍,近年来,该村多举措加强对白泥古村落的保护,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木塔乡历史悠久,古村落众多,其中省级传统古村落2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1个。近年来,该乡聚焦“红旅木塔 绿美茶乡”建设,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对古村落进行适当改造、维修。同时,大力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重建省级非遗“鸡公调”和“平安草龙灯”表演队伍5支,成立十番锣鼓、莲湘舞、腰鼓舞、民歌等民俗文化队伍20多支,建设红军纪念馆、乡愁馆、村史馆、家风馆,修缮一批地方传统美食加工作坊,打造古树、古道、古桥、古井、红军战壕等景点200多个,将红色景点与乡村风光连点成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该乡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
“我们将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木塔乡党委书记胡松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