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1日
美了乡村富了民
□ 记者 王晶晶
仲春时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石台县七都镇银堤村河道护坝施工现场一派繁忙,30余名村民分工协作,有的砌筑石块,有的平整路基,铿锵的敲击声中升腾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以前汛期河水漫灌,旱季沟渠断流,现在护坝修到家门口,心里踏实多了。”今年53岁的圣志发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2月,总投资887万元的人居环境提升以工代赈项目落地银堤村,同步实施新建护坝、改造道路、铺设管网等多项工程。为确保项目“造血”于民,当地政府采用“ 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让村民既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
圣志发是村里的脱贫户,往年农闲时只能外出打零工。今年年初,听说村里要搞以工代赈项目,他第一个报名。“每天工资300元左右,除去休息,3月份挣了6000多元!”圣志发说。
“项目开工第一天就有30多人报名,自2月15日开工以来,每天上工人数达140人。”村党总支书记李设新翻开务工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参与村民的姓名和工时。据测算,整个施工期预计可吸纳务工人员240余名,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50万元,人均增收1万余元。
除了“钱袋子”鼓起来,村民的“脑瓜子”也充实了。项目启动前,村里还组织报名的村民,开展砌筑、混凝土浇筑等技能培训。“我们专门设置了‘师傅带徒弟’岗位,让有经验的技术员手把手教学。”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技术员教得仔细,村民学得认真。目前已有10多人掌握了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等技能,村民左向阳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在外地做泥瓦匠,一年到头攒不下钱,还总担心家里老小,现在家门口干活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他跟着技术员学砌筑,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现在咱也是有技术的人了!”左向阳说。
村庄另一端的排水沟改造现场,村民胡必胜正猫腰测量沟槽深度。银堤村的排水沟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淤积、堵塞和破损等问题。每逢下雨,污水四溢,道路积水,不仅出行不方便,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现在你看!”胡必胜指着正在施工的排水渠,“新修的排水沟加宽了,后期还要做人行步道,下雨天再也不用踮着脚走了!”
除了排水系统,村里还将新建365平方米的群众活动广场。在该广场地基旁,李设新展开规划图纸告诉记者:“这里原是闲置的场地,村民提议改造成活动广场。由七都镇政府牵头,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收集了10多条建议,完善了广场的建设方案。”一旁,56岁的谢迎九满怀期待地说:“以前跳广场舞没地方,很快就会有新广场,到时我要喊邻村的老姐妹们都来凑热闹!”
据悉,今年石台县获批以工代赈项目3个,以工代赈资金1585万元,预计组织当地群众务工512人,发放劳务报酬554.62万元。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从项目申报到劳务报酬发放全程公开透明。县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从“输血”到“造血”,通过“以工代赈+人居环境整治”双轮驱动,该县已探索出“建设一个工程、培养一支队伍、激活一域经济”的振兴路径。
暮色中的银堤村炊烟袅袅,圣志发站在新修的护坝上远眺,曾经的荒滩如今绿意盎然,正在新建的文化广场地基上,几位收工的村民正比划着将来跳广场舞的位置。“ 等工程完工,我打算报名村里的管护公益岗,守护好家门口的环境。”圣志发说。
仲春时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石台县七都镇银堤村河道护坝施工现场一派繁忙,30余名村民分工协作,有的砌筑石块,有的平整路基,铿锵的敲击声中升腾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以前汛期河水漫灌,旱季沟渠断流,现在护坝修到家门口,心里踏实多了。”今年53岁的圣志发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2月,总投资887万元的人居环境提升以工代赈项目落地银堤村,同步实施新建护坝、改造道路、铺设管网等多项工程。为确保项目“造血”于民,当地政府采用“ 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让村民既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
圣志发是村里的脱贫户,往年农闲时只能外出打零工。今年年初,听说村里要搞以工代赈项目,他第一个报名。“每天工资300元左右,除去休息,3月份挣了6000多元!”圣志发说。
“项目开工第一天就有30多人报名,自2月15日开工以来,每天上工人数达140人。”村党总支书记李设新翻开务工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参与村民的姓名和工时。据测算,整个施工期预计可吸纳务工人员240余名,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50万元,人均增收1万余元。
除了“钱袋子”鼓起来,村民的“脑瓜子”也充实了。项目启动前,村里还组织报名的村民,开展砌筑、混凝土浇筑等技能培训。“我们专门设置了‘师傅带徒弟’岗位,让有经验的技术员手把手教学。”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技术员教得仔细,村民学得认真。目前已有10多人掌握了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等技能,村民左向阳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在外地做泥瓦匠,一年到头攒不下钱,还总担心家里老小,现在家门口干活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他跟着技术员学砌筑,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现在咱也是有技术的人了!”左向阳说。
村庄另一端的排水沟改造现场,村民胡必胜正猫腰测量沟槽深度。银堤村的排水沟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淤积、堵塞和破损等问题。每逢下雨,污水四溢,道路积水,不仅出行不方便,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现在你看!”胡必胜指着正在施工的排水渠,“新修的排水沟加宽了,后期还要做人行步道,下雨天再也不用踮着脚走了!”
除了排水系统,村里还将新建365平方米的群众活动广场。在该广场地基旁,李设新展开规划图纸告诉记者:“这里原是闲置的场地,村民提议改造成活动广场。由七都镇政府牵头,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收集了10多条建议,完善了广场的建设方案。”一旁,56岁的谢迎九满怀期待地说:“以前跳广场舞没地方,很快就会有新广场,到时我要喊邻村的老姐妹们都来凑热闹!”
据悉,今年石台县获批以工代赈项目3个,以工代赈资金1585万元,预计组织当地群众务工512人,发放劳务报酬554.62万元。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从项目申报到劳务报酬发放全程公开透明。县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从“输血”到“造血”,通过“以工代赈+人居环境整治”双轮驱动,该县已探索出“建设一个工程、培养一支队伍、激活一域经济”的振兴路径。
暮色中的银堤村炊烟袅袅,圣志发站在新修的护坝上远眺,曾经的荒滩如今绿意盎然,正在新建的文化广场地基上,几位收工的村民正比划着将来跳广场舞的位置。“ 等工程完工,我打算报名村里的管护公益岗,守护好家门口的环境。”圣志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