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1日
油茶套种 致富路宽

村民在迭山村油茶基地采摘油茶果(资料图)。
阳春三月,洋湖镇6400亩油茶基地里层林叠翠,套种的脆桃、牡丹、苗木花卉交相辉映,织就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
“移民”脆桃落地生金
在八音村千亩油茶基地里,从六安“移民”来的脆桃悄然绽放。“六安脆桃可是市场上的‘抢鲜王’!”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宏海抚过桃枝,兴奋地说,经前期试种,这些“六安红”不仅保留了酥脆清甜的特色,还比原产地早熟一周,稳稳握住价格主动权。
去年,八音村千亩油茶基地套种了700亩脆桃,今冬将再栽300亩。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明年脆桃亩产可达4000斤,亩产值突破1.2万元,可为村集体增加收益超800万元。等桃树进入‘退休期’,油茶就进入盛果期,收益实现无缝衔接。”何宏海说。
为激活闲置劳动力,该村以党建为纽带,组建了两支劳务队,吸纳60余名村民参与田间管理。57岁的“田秀才”张四毛便是其中一员,他参与锄草、施肥、清沟、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150元一天,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4万多块钱。再也不用四处打零工了。”张四毛放下锄头,擦了擦额头的汗说。
林下牡丹点石成金
漫步迭山村油茶基地,油茶树冠如盖,林下牡丹新芽破土而出。这片曾因石质山地贫瘠而荒芜的土地,如今蜕变为“绿海藏金”的生态宝地。
“这1500多亩油茶是2016年到2018年间栽植的,全部套种了油用牡丹。去年油茶果、牡丹籽及丹皮产值约180万元。等明后年油茶进入盛果期,总产值将突破300万元,收益还会持续倍增。”该基地负责人张立新说。
2015年,东至洋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洋湖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迭山、高山、青峰三村流转荒山发展油茶产业2600亩,通过套种牡丹、经果等,建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过去荒山既无收益又存火患,如今青山叠翠、百姓增收,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双赢。”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晓华望着郁郁葱葱的山林感慨道。
油茶产业链持续延伸
“种油茶是‘存钱到土地银行’!”洋湖镇副镇长张琤算了一笔账:油茶盛果期长达70年,亩产油茶果2000到3000斤,亩均年收益5000到8000元,但因前期投资较大且需要5到8年培育期,曾让不少村民望而却步。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洋湖镇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成立油茶产业发展联盟,打造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同时,巧打“时间差”,“以短养长”推出“油茶+”模式,套种4000余亩短期经济作物。长线“绿金”与短线“快钱”互补,土地亩均效益翻番,村集体与农户实现收益最大化。
目前,洋湖镇已建成6400亩油茶生态屏障,511亩省级示范园树立行业标杆,“尧城老农”品牌香飘长三角。“我们整合万亩闲置林地,计划新增4788亩省级木本油料示范园。目前中央扶持资金已到位,产业链将持续延伸。”张琤说。
春风拂过,油茶花苞悄然孕育希望,待来年花海如雪,颗颗“致富金果”将见证洋湖镇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华丽蜕变,为乡村振兴书写最生动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