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3日
近年来,青阳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 —
让农村改厕后顾无忧
  □ 记者 许倩琪
  “还是改厕好,卫生多了,孙女都乐意回老家住了。”
  “现在改了厕更方便,清掏维修快得很呢!”
  “不错,再利用的粪污比肥料好,性价比还高。”
  乡村振兴,民生为基。农村厕所改造,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关系着广大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大事”。
  近年来,青阳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力求让农村厕所“改得满意、用得安心、护得周全,管得长久”——曾经简陋的旱厕,被一座座整洁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取代;曾经困扰乡村的粪污,如今化作滋养沃土的宝贵资源… …
  老百姓为啥主动申请?
  “以前用旱厕,就两块板搭个坑,臭烘烘的。现在好了,政府免费给改造成可冲水的厕所,又干净又方便。”去年10月,新房刚建好,杨田镇仙梅村的村民陈文芳就去申请改厕了。
  “现在卫生间里装了冲水马桶和洗手池,墙上贴了瓷砖,还有保暖设施,冬天洗澡、上厕所也不冷啦。”提起改厕后生活发生的变化,陈文芳赞不绝口,她感叹道:“专业维护人员定期上门检查厕具,碰到厕所故障,我们一个电话就有专人上门服务,用起来很安心。”在陈文芳家庭院墙上张贴着农村户厕改造标识牌,其中管护须知清晰详细,监督电话与清掏维修电话一目了然。
  “ 不仅要改得好,更要管得好。”近年来,青阳县把农村户厕改造作为和美乡村建设内在需求,探索建立了农村改厕管理、参与、统筹、回收“四项机制”,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大力推进农村户厕改造。
  “ 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优势,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 —安徽和美人居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美人居公司”),全过程参与管理维护。如今,全县形成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的长效管护合力。”青阳县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和社会事业促进股负责人刘志英说,截至目前,全县整村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已覆盖92个村,实施财政奖补的农村改厕数量达28822户,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05%。
  “又有村民主动申请改厕?行,我马上组织人员过去。”这两年,提起改厕,王六进总是乐呵呵的。作为青阳县杨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六进全程参与了镇里的改厕工作,看到村民从抵触到积极参与,他感触很深。
  “ 我们镇集中改厕工作从2017年启动,那时候,老百姓有很多顾虑,有的怕改厕后维修困难、有的怕用水多成本变高。”王六进告诉记者,现在有了第三方公司专门管护,村民反映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渠道,农厕管护更加长效化、专业化,老百姓的满意度高了,改厕的意识也更强了。
  怎样管理才能贴心又长效?
  春日午后,一辆粪污抽排车稳稳开进了蓉城镇杨冲村村民孙熙祥家,不到半小时,就清空了孙祥熙家的储粪池。“打个电话就能预约,既省心又省力。”孙熙祥对农厕管护服务连连称赞。
  在乔木乡塔山村,村民章超刚拨打电话报修厕所故障后,维修人员两小时内便上门解决了问题。“效率高、服务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竖起大拇指点赞。
  曾经,“清厕难”与“维修慢”,堪称农村厕所管护的“老大难”。如今,青阳县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曾经的“老大难”化作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助推器”。
  “ 我们向服务对象承诺,所有来电诉求两小时响应,48小时内完成。”和美人居公司负责人李斌介绍,公司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管理,打破以往的“坐、等、靠”管护模式,变被动为主动,确保农厕管护“一次改造、长效无忧”。
  — —线上,开发网、屏、端、码“四位一体”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数字平台,统一运营服务;
  — —线下,常态化开展摸排巡检、厕具维修、粪污清掏、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利用等。
  借助和美人居公司线上数字化平台与线下网格化体系,青阳县实现了“农厕管护全周期服务”:县级服务中心统筹调度,3个乡镇分中心联动响应,11辆吸粪车、191套清掏设备随时待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抽粪和厕具维修服务2372次,群众满意度达100% ,努力兑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及时抽、抽走粪液科学用”的承诺。
  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青阳县推出“一键响应”暖心服务。“我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打电话,这个按钮方便,按一下就能找到人。”3月16日,蓉城镇清泉岭村,82岁的袁春耕仅仅按下自家厕所外墙上的“一键响应”按钮,维修人员就快速上门,10分钟就帮她将漏水的厕所修好。
  “ 针对全县无劳动能力、腿脚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三类特殊人群,我们专门开发并安装了一键响应系统装置。村民只需按下按钮,就能第一时间响应解决厕所问题。”李斌介绍,目前全县已有1178户家庭安装一键呼叫装置,按下按钮即可直联管护中心,破解“数字鸿沟”带来的服务盲区。
  粪污如何变废为宝?
  3月14日,蓉城镇百花村种植大户汪国中的农田旁,粪污转运车在穿梭忙碌——随着7车次、共计30立方米粪污精准注入农田、“变废为宝”。
  这是汪国中首次尝试以粪污替代传统化肥,让土地吃上“营养餐”。他算了一笔账:“若肥力提升50%,今年水稻种植的化肥用量能减半,既降成本又护生态!”
  “我们根据乡镇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规划建设3个粪污中转站,由和美人居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努力做到粪污满了有人掏、掏了有去处。”刘志英说,一方面,鼓励农户还田利用或用于发展“五小园”等庭院经济,引导改厕户自行清掏,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搭建农户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关系,科学处理利用粪污,实现资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 目前,我们已与全县27个种植大户达成粪污资源化利用合作,覆盖5280亩农田,年消纳粪污1260立方米,带动农户亩均节本增收110元。”刘志英说,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不断扩大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和范围;强化技术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粪污处理效率和利用效果。
  从挨家挨户动员时的“门难进”,到如今村民主动申请改厕的喜人局面;从曾经“人等服务”时的满心焦虑,到如今“主动上门”“一键响应”的贴心服务;从过去粪污处理难,到现在的“变废为宝”……青阳县探索出一条农村改厕的新路径。“下一步,我县将秉持‘小厕所、大民生’的工作理念,严把新建厕所改厕质量关,强化资源化利用,切实巩固农村改厕成果,让乡村环境更宜居,百姓生活更幸福。”青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士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