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3日
近年来,我市聚力做好民生实事,加快“四好农村路”、城市停车场建设,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
路通民心畅 车安万家欢
□记者王齐斌
  时下,正值春茶采摘旺季。每日驱车奔波于茶山、茶厂、村镇、市场,已成了茶农尤忠胜的生活常态。
  尤忠胜家住贵池区马衙街道滨河社区,2005年在太朴山创办茶厂,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谈起茶季每天必走的天池路(三曹路段),他感慨万分。“以前是水泥路,山高路窄,生产十分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自从改造成柏油路后,路况显著改善,车辆通行的舒适性、安全性大大增强。”
  天池路(三曹路段)是连接九华天池景区与傩仙镇的旅游通道,全长1.76公里,2024年9月开工改造,不仅在原道路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还迁移了部分占路电线杆、增设了安全防护设施,同年10月30日建成通车。该路不仅是一条旅游路,还是一条产业路,服务于周边毛竹、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运输需求,通过提升路况降低运输成本,可以进一步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十四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变身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产业路、旅游路、连心路,有力促进我市乡村振兴,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四好农村路”总投资29亿元,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516公里、危桥改造61座,村道安防工程112公里、安防提升工程561公里,完成预防、修复性养护工程共计1673公里。
  农村公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在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市农村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工程师甘霖表示,“我们将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推进路网改造升级,提升管理养护水平,优化运输服务品质,高质量建设好‘四好农村路’,推动农村道路与地方特色种植养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山水池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交通运输支撑。”
  让城乡出行更便捷,不只要建好“四好农村路”,也要加大对城区停车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月29日,夜幕四合,华灯初上。市民邹文豹没有将车开进自家小区,而是径直开到中央广场停车场。“ 小区停车位紧张,出门回家停车实在是件难事。”前两年,邹文豹加班回来晚点,往往要绕着小区兜一大圈,有时都找不到停车位,“有家难回”“一位难求”一度成为他的烦心事。“自从中央广场停车场改造工程实施后,我再也没有了停车烦恼。”邹文豹说。
  中央广场停车场位于主城区金融大厦西侧,占地面积约0.65公顷,项目于2023年5月建成,投资近370万元,增加机动车停车位共计82个,并加装非机动车停车棚和充电设施两处。该项目改造完成后,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以及来此办事的市民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
  小车位关系大民生。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便民停车行动,重点增加泊位供给、提高泊位利用率、提升智能化水平,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2022年以来,主城区已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8736个,投入资金约7851万元。
  3月24日上午,记者在南湖小学停车场施工现场看到,高速运转的搅拌机、罐车、塔吊等工程机器不断发出阵阵轰鸣声,数十名施工人员正进行基础浇筑。项目负责人许海峰介绍,“南湖小学停车场项目拟新增停车位175个,不仅服务于南湖小学,还惠及周边三个住宅小区和五栋办公楼,旨在有效缓解学校及周边居民的交通压力。”
  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破解“停车难”问题?2024年开始,我市将新建的公共停车场从地面转向地下,主城区先后实施了市人民医院地下停车场、二中地下停车场、南湖小学停车场、清溪大道停车场等4个地下停车场,总建筑面超过8.7万平方米,拟新增车位超过1700个。
  城市停车设施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通群众停车难的‘ 末梢梗阻’,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无论是蜿蜒乡间的“四好农村路”,还是主城区星罗棋布的便民车位,折射出的是池州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温度。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加快主城区停车设施改建扩建,城乡交通出行的“幸福网”越织越密,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