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8日
汪国丰:在九华黄精地里耕耘希望

汪国丰在示范基地察看九华黄精种苗长势。
□ 记者 徐婷 文/图
阳春三月,青阳县杜村乡长垅村的九华黄精育种示范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移植种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片生机勃勃的产业基地背后,离不开一位返乡创业者的坚持与努力— —38岁的青阳县国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汪国丰。
“ 目前我们正集中精力培育黄精种苗,通过技术手段使其达到商品苗标准,满足种植需求。”汪国丰介绍,眼前这100多亩的育苗基地存苗量约1000万株,预计今年下半年,300万株优质种苗将从这里走向市场,按当前市场价估算,产值可达200多万元。
时光回溯到2013年,汪国丰从杭州返回家乡,投身酒店行业,从事管理工作。池州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引得往来游客交口称赞,可有一回,一位游客不经意间的感慨,却让汪国丰上了心:“池州山水绝佳,要是能尝到本地特色农产品,这趟旅行就更完美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简单的话语,悄然在汪国丰心底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
此后,汪国丰一直留意着市场机遇。到了2017年,他流转30亩地种起了覆盆子,满心期待打造采摘经济。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覆盆子娇嫩易损,不利于长途运输,只能局限于本地市场销售,难以向外拓展市场。“总不能就这么放弃,得想办法让池州特色农产品真正走出去。”那段时间,汪国丰茶饭不思,一心琢磨转型方向。
得益于家中种有黄精,汪国丰积累了一些黄精种植管护经验,加之青阳县将九华黄精作为“一县一业”重点培育,2019年,汪国丰抓住机遇,转型发展黄精产业。当年,他尝试种植4亩地的九华黄精,结果令人欣喜,育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让他深耕黄精产业的决心愈发坚定。到了2022年,汪国丰乘胜追击,将育苗面积拓展至50亩,同时流转500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九华黄精。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2024年夏天,高温高湿天气导致汪国丰70万株黄精种苗腐烂,损失惨重。为提升黄精种苗的存活率和出苗率,汪国丰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与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就黄精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各类难题进行技术攻关。“黄精种苗有一到两年的休眠期,通过与科研院校携手合作,我们现已掌握三种打破休眠期的有效方法,成功缩短了九华黄精的育苗周期,提升了生产效率。”汪国丰谈及技术突破时,言语中充满自豪。
“如今,汪国丰的黄精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不仅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6万元,还吸纳农户务工80余人,人均增收8000余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杜村乡长垅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强说。
多年的努力与坚持,让汪国丰的事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解决农户种植黄精的加工和销售问题,他建成九华黄精加工厂,即将推出九华黄精果脯和九华黄精茶等产品。“目前正精心设计包装,产品预计5月份上市。”汪国丰说,明年基地的200亩黄精将迎来丰收,加工成特色产品后预计产值超500万元。
从最初的尝试摸索到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九华黄精产业链,汪国丰凭借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在家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