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1日
从漂流项目开启致富大门,到民宿集群蓬勃发展,青阳县杜村乡红光村通过党建引领,将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串联起来,把昔日“穷山沟”发展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
党建引领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 记者 杜龙菲
  “ 以前守着大山,砍毛竹、种茶叶,村民们忙活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青阳县杜村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朱立钧站在东红水库大坝上,望着蜿蜒清澈的河水,回想起过去的时光,感慨万千。谁能想到,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在党建引领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实现了从“穷山沟”到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红光村位于青阳县西部山区,距县城25公里,下辖11个村民组,共有393户1374人。八都河穿村而过,境内拥有千年古塔、延寿寺等历史遗迹,山水人文资源丰富。但在2012年前,红光村却背负着12万多元的村集体债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冷冷清清。
  转折始于一次“探险”。乡干部在考察八都河时,发现南部峡谷段河流天然落差形成独特地貌,萌生了打造漂流项目的想法。围绕这一水资源优势,红光村两委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在2012年启动了情缘谷漂流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计划开发一条集探险、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漂流线路。
  村党支部迅速行动,成立项目专班,党员带头丈量土地,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征地补偿工作。2014年6月,情缘谷漂流项目投入运营,当年吸引游客4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9万元,12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条全长3.6公里、落差108米的漂流线路,唤醒了沉睡的山野。
  “不能仅仅依赖漂流这一个项目来支撑村庄发展。”红光村两委清醒认识到产业单一的风险。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丰富旅游项目,该村引入池州市天晓云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打造百亩生态采摘园。阳春三月,记者走进采摘园,只见一片片桃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吸引众多村民与游客穿梭其中,欢声笑语回荡在林间。
  “等到5月份,就进入桃子采摘季了。暑期期间,采摘园更热闹,不少游客玩完漂流便拐进桃林,体验采摘的乐趣。”池州市天晓云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严春说,预计今年采摘园可以创造约300万元旅游收入。通过这个项目,不仅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还带动5名村民就业。
  如今的红光村不仅拥有热门的情缘谷景区,还相继开发出生态桃园、凤形山、千藤沟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景点。去年,该村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带动70余人就业,并吸引11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旅游火了,服务要跟上!”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两委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决定以“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动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办农家乐,激发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以党建为引领、旅游发展为核心、村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良好局面。
  很快,3名党员带头开办农家乐,村干部带着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挨家指导,统一办理营业执照,规范门头标牌,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
  村民张小银便是其中一员,“自2014年起,每到暑期,村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她回忆起自己决定回乡创业的情景时说。她在杭州打工多年,听闻家乡发展旅游业的消息后,毅然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精心改造自家的老屋,将其打造成温馨舒适的民宿。“第一年暑假客房就住满了,营业收入突破4万元。在家门口做事,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张小银说。
  在村党组织的推动下,村主干道两侧陆续开了15家农家乐。每到饭点,家家柴火灶飘出饭菜香,金黄玉米串挂满屋檐,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家美食街”。记者采访时,遇到几位游客在一家农家乐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这里的饭菜特别香,还有自家种的新鲜蔬菜,真是难得的好地方!”来自上海的游客朱敏说。
  为了提升游客住宿品质,增加村集体收入, 2019年,红光村将目光瞄准了高端民宿市场,经过市场考察与调研后,立足本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引进了朝山沐野旅居木屋度假营和八都禅院康养基地两个文旅综合项目。“去年,项目营业额突破50万元。7月份天天爆满,游客得提前三个月订房。”朝山沐野旅居木屋度假营店长侯子健说。
  目前,红光村通过“以村带户、以户带户、以企带户”模式,已发展民宿、农家乐18家,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达72万元,预计今年可突破100万元。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漂流河道旁,星空露营基地正在搭建;村口空地,民俗表演舞台已初见雏形……朱立钧指着规划图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九华山‘西门’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全力推动一系列研学项目落地与拓展。”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从漂流项目开启致富大门,到民宿集群蓬勃发展,这个曾经隐匿于深山之中的村落,通过党建引领,将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串联起来,正在九华山西麓书写崭新的乡村振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