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1日
枣农林间施肥忙 特色产业促振兴
春季是植物大量汲取养分的时候,给植物打上一针“活力剂”,是大多数种植户在春天里的“首要任务”。近日,笔者走进棠溪镇西山村,只见当地枣农正抢抓农时,为枣树施肥“ 加餐”,放眼望去,处处呈现繁忙的劳动景象。
“ 我家有500多棵枣树,面积约20亩,最近春光正好,家家户户都在给枣树施肥,我也不能落下!”西山村村民徐党生将有机肥挑至自家的枣树地,再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枣树周围,翻土埋肥。徐党生告诉笔者,去年他家收了一万多斤鲜枣、两千多斤干枣,产值超过8万元。
笔者从西山村委会了解到,全村共有350户村民,其中200多户栽种了枣树。西山枣树结的枣是全国特有的“晶瓜枣”,制成的焦枣色如紫晶、形如玛瑙、柔软香嫩、甘甜溢香,是安徽省传统名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西山焦枣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西山焦枣不仅是贵池的一张特产名片,更是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西山枣树的“高产量+高产值”,让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种植焦枣的队伍。小小“金果果”带动了增收,也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据统计,2024年,西山焦枣干产量达25万斤,产业年产值近2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据悉,该村将继续发挥“一村一品”产业优势,通过举办采摘节等活动不断提升焦枣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鼓励村民制作枣糕、枣饮料、枣罐头等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途径,带动村民增收,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丰”景。
“ 我家有500多棵枣树,面积约20亩,最近春光正好,家家户户都在给枣树施肥,我也不能落下!”西山村村民徐党生将有机肥挑至自家的枣树地,再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枣树周围,翻土埋肥。徐党生告诉笔者,去年他家收了一万多斤鲜枣、两千多斤干枣,产值超过8万元。
笔者从西山村委会了解到,全村共有350户村民,其中200多户栽种了枣树。西山枣树结的枣是全国特有的“晶瓜枣”,制成的焦枣色如紫晶、形如玛瑙、柔软香嫩、甘甜溢香,是安徽省传统名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西山焦枣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西山焦枣不仅是贵池的一张特产名片,更是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西山枣树的“高产量+高产值”,让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种植焦枣的队伍。小小“金果果”带动了增收,也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据统计,2024年,西山焦枣干产量达25万斤,产业年产值近2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据悉,该村将继续发挥“一村一品”产业优势,通过举办采摘节等活动不断提升焦枣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鼓励村民制作枣糕、枣饮料、枣罐头等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途径,带动村民增收,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