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2日
探秘华龙洞,对话“东至姑娘”

游客参观华龙洞陈列馆。记者张艺楠摄
□ 记者 潘欢欢
春日研学热潮中,考古遗址正成为探索文明的“活课堂”。近日,位于东至县尧渡镇的华龙洞遗址迎来客流高峰,陈列馆内中小学生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对话“东至姑娘”——华龙洞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更能通过石器、动物骨骼等珍贵文物,探秘30万年前的人类生存图景。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东至姑娘’,长得是不是和现代人很像?”华龙洞古人类遗址景区负责人王祺正在向参加研学的学生团队介绍“东至姑娘”复原头像。据介绍,华龙洞遗址从2006年开始发掘,目前已完成11次考古工作,发现了20个个体的古人类群体、1.9万余件动物化石、400余件古人类制作并有使用痕迹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印记的骨片,以及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
走出华龙洞遗址陈列馆,前行约1.2公里,“第二研学课堂”——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出现在眼前。680平方米的遗址保护大棚内,不同文化层的化石堆积层次分明,宛如历史精心书写的神秘篇章。环顾周边草坪,高大的东方剑齿象雕塑、憨态可掬的巴氏大熊猫雕塑栩栩如生,古人类围猎动物模拟场景生动还原了30万年前的生活片段,让人仿若穿越时空,置身远古时代。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考古工地,跟之前参加的普通旅游和研学不一样,很真实,也很震撼,老师专业的讲解让我们对古人类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参加华龙洞遗址研学活动的学生汪曹凡说。
在研学热潮推动下,华龙洞古人类遗址人气持续高涨。“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陆续接待了十余批次研学团,大多来自本地及周边中小学,他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到30万年前的动植物资源。”王祺说。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遗址累计接待学生2000余人次。
目前,华龙洞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按照计划,今年将继续对华龙洞1号化石点考古发掘,同时对遗址保护区域考古调查,对2024年出土胶结物进行清理和修复。”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甘亚磊表示,将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准,对华龙洞古人类遗址进行提升改造,争创省级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