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2日
青阳县庙前镇三义村结合实际,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
产业“路”找准了,振兴“路”走稳了
□记者许倩琪
  阳春三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青阳县庙前镇三义村九华黄精育苗基地,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村民王岁成。作为育苗基地的管护员,他已忙活了2个多小时,除草、松土、培苗… …这位曾在外地辗转谋生的汉子,如今已是基地的育苗能手。
  当记者问起村里的变化,王岁成搓了搓沾满泥土的双手,憨厚一笑:“ 从前一直在外面打拼,谁能料到现在守着黄精育苗,在家门口就把日子过踏实了… … ”
  时间倒回2014年,当时的三义村戴着贫困村的帽子,全村7000亩林场里只有毛竹和杉木。“年轻人全往外跑,我在家里种田,一年到头只能挣几千块钱。”王岁成回忆道。
  三义村党总支书记王生国的笔记本里记载着村庄产业突围轨迹:2016年尝试引入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建蔬菜大棚,虽短暂增收,却难成气候……“光伏发电一年最多带来6万块钱收益,很难扩大规模。发展蔬菜大棚,我们这也没有形成产业链,销售都成问题。”王生国叹了口气,“发展支柱产业难呐!尽管在2017年,我们村摘掉了贫困帽子,但是距离实现产业兴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转机出现在2021年的那场村民大会,王生国指着后山连片的林场说:“咱们要种九华黄精,这宝贝喜阴,林下就能长!”
  王岁成也参加了大会,他记得当时满屋子议论声:“五年才有收成,等得起吗?”“种出来卖给谁?”但看着驻村工作队拿出的政策文件,听说政府包技术、给补贴,村民们都心动了,“要是村里能有个支柱产业,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有更多活干。”
  很快,三义村村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黄精种植。大家在林间相互打气:“五年就五年,胜利在眼前!”
  路找准了,步子便越迈越大— —2021年,三义村试种黄精180亩,随后两年种植面积以千亩规模逐年增加,2023年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2022年,安徽天地之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之精)落地,发展黄精育苗与加工;2025年,三义村与青阳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九华黄精产业基地… …
  2022年,天地之精创办人孙蕊来到三义村考察,一下子就看中了村里的生态优势和营商环境。“缺育苗大棚,村里就把原本种植蔬菜水果的大棚拿出来租给我们;缺厂房,村里就把闲置的乡村小学改建了……”正是三义村这份诚意,让孙蕊决定在此投资,发展黄精产业。
  事实证明,孙蕊的选择没有错。“去年公司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今年我们将尝试直播带货!”孙蕊介绍,目前公司的三条生产线正将九华黄精制成茶、丸、果脯等产品,80%通过电商销往长三角地区。同时,通过培育黄精种苗,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种植九华黄精。
  如今,这个“腾笼换鸟”项目,不仅为三义村每年带来13.8万元的租金收入,更让6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来育苗基地干活以后,我一年能有8万块钱收入呢。”王岁成激动地说。
  “等到明年,咱们头一批种下的九华黄精就可以有收成了,按照目前的规模计算,预计可以收获2.5万公斤,增收近50万元哩!”在今年4月初召开的村民大会上,王生国面对乡亲们,公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太好了,咱们村也富起来了!”“我就说干这个能成。”一时间,村民们兴奋不已。王生国紧接着公布了另一个好消息:“这个月,青阳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咱们村联手建设的九华黄精产业基地就要开工,以后要专门种高品质的九华黄精,有没有来做工的?从土质改善到浇水防虫都要有人管!”
  王生国的“招工信息”一发布,村民们立刻踊跃报名,又一批家门口的“产业工人”即将走上岗位… …
  从试种到千亩规模化种植,从山头“土疙瘩”到畅销市场的“金名片”……三义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已实现九华黄精从林间到车间的闭环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路子找准了,‘穷山’变成了‘金山’。如今这条产业振兴路,我们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王生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