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4日
二维码“扫”出红色记忆 英烈精神“码”上传承
□ 通讯员 臧谦 徐成 赵召明
一枚二维码记录一位烈士的故事。近年来,青阳县不断总结推广“数字守护”成功经验,用现代化技术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作为丁桥镇“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每年清明节前夕,秦伟都会带着队员祭扫散落在各村的烈士墓。“我带他们去祭扫的时候,发现志愿者们只是打扫卫生、拔拔草,对烈士相关信息没有深刻了解。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想使用现代化技术,将烈士的信息全部集合在一起,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秦伟说。
2020年,秦伟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一直在丁桥镇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2024年,他决定用新技术为当地红色文化赋能,先后花费1个多月时间实地察看全镇11座零散烈士墓及周边红色遗址,认真核对、补充烈士资料,并在网上自学二维码制作流程,最终以“001—011”编号,将每一位烈士的证明书、生平事迹、墓碑位置等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录入电脑,形成二维码信息。
“二维码张贴在烈士墓上,祭扫人用手机扫一扫,或者将二维码拍下来传给亲朋好友,就可以详细了解我镇烈士的相关信息,比较直观。”秦伟说,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精神丰碑,他在整理烈士资料、生成二维码过程中,一次次被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动,他们不能被遗忘,自己要尽力让这些红色故事传播下去,让更多人了解烈士事迹,传承英烈精神。
如今,在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助推下,秦伟用二维码守护革命先烈的做法在全县推广。今年清明节前夕,全县34座零散烈士墓均已贴上二维码,每一位烈士都拥有一份“数字身份证”。
据悉,青阳县现有烈士314名,存留烈士墓96座,集中管护62座,零散烈士墓34座。“我们将利用新技术,不断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水平,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周媛媛表示。
一枚二维码记录一位烈士的故事。近年来,青阳县不断总结推广“数字守护”成功经验,用现代化技术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作为丁桥镇“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每年清明节前夕,秦伟都会带着队员祭扫散落在各村的烈士墓。“我带他们去祭扫的时候,发现志愿者们只是打扫卫生、拔拔草,对烈士相关信息没有深刻了解。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想使用现代化技术,将烈士的信息全部集合在一起,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秦伟说。
2020年,秦伟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一直在丁桥镇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2024年,他决定用新技术为当地红色文化赋能,先后花费1个多月时间实地察看全镇11座零散烈士墓及周边红色遗址,认真核对、补充烈士资料,并在网上自学二维码制作流程,最终以“001—011”编号,将每一位烈士的证明书、生平事迹、墓碑位置等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录入电脑,形成二维码信息。
“二维码张贴在烈士墓上,祭扫人用手机扫一扫,或者将二维码拍下来传给亲朋好友,就可以详细了解我镇烈士的相关信息,比较直观。”秦伟说,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精神丰碑,他在整理烈士资料、生成二维码过程中,一次次被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动,他们不能被遗忘,自己要尽力让这些红色故事传播下去,让更多人了解烈士事迹,传承英烈精神。
如今,在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助推下,秦伟用二维码守护革命先烈的做法在全县推广。今年清明节前夕,全县34座零散烈士墓均已贴上二维码,每一位烈士都拥有一份“数字身份证”。
据悉,青阳县现有烈士314名,存留烈士墓96座,集中管护62座,零散烈士墓34座。“我们将利用新技术,不断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水平,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周媛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