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4日
读懂“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的深意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其中提到,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县域产业加快融入邻近大中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读懂“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这一举措的深意,对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升民生福祉、缩小城乡差距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类型,如纺织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电子产品加工业等。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这与县域资源禀赋、城乡融合发展等因素有关。
县域作为“城尾乡头”,拥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让更多当地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稳定收入。相较于大中城市,县域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转移,可使企业在建设厂房、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有效降低用地成本,减轻运营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县域与农村紧密相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县域,能带动当地和周边乡村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更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县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带动农村种植养殖业发展,形成“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让农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从我省产业布局来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能够深化区域协作,实现苏南、苏北优势互补。苏南地区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而苏北地区不少县域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引导、推动苏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苏北县域有序转移,有助于苏北县域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苏州市吴江区一些纺织企业向苏北县域转移后,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当然,一些县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物流、通信等方面暂时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制约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的进度。解决这一问题,县域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专项产业发展资金等更多优惠政策,建立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调动转承双方的积极性,促进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向县域转移。
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读懂“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的深意,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创新驱动等多方面举措,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县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全省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类型,如纺织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电子产品加工业等。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这与县域资源禀赋、城乡融合发展等因素有关。
县域作为“城尾乡头”,拥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让更多当地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稳定收入。相较于大中城市,县域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转移,可使企业在建设厂房、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有效降低用地成本,减轻运营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县域与农村紧密相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县域,能带动当地和周边乡村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更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县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带动农村种植养殖业发展,形成“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让农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从我省产业布局来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能够深化区域协作,实现苏南、苏北优势互补。苏南地区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而苏北地区不少县域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引导、推动苏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苏北县域有序转移,有助于苏北县域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苏州市吴江区一些纺织企业向苏北县域转移后,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当然,一些县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物流、通信等方面暂时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制约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的进度。解决这一问题,县域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专项产业发展资金等更多优惠政策,建立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调动转承双方的积极性,促进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向县域转移。
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读懂“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的深意,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创新驱动等多方面举措,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县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全省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