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5日
“教研江淮行”小学音乐教学展示活动在池举行
本报讯(记者唐馥娴)4月8日,为期3天的“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2025年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展示活动在贵池区人民路小学(东校区)落幕。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池州市教学研究室承办,贵池区教学研究室、合肥市王蓓蓓小学音乐(教育)名师工作室、贵池区人民路小学协办。来自全省各市(县、区)的音乐教研员及小学音乐教师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活动以“回归音乐本体,从‘演’到‘学’”为主题,旨在通过优秀课例展示、指导教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上课教师作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我省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展示环节,来自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的张靖、合肥市卫岗小学的王唯一以及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吴思成分别带来《那不勒斯舞曲》《编花篮》和《郊游》3节精彩的音乐课。张靖通过创设“中外友好城市艺术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那不勒斯舞曲》的优雅与激情;王唯一通过方言学唱、律动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知河南民歌《编花篮》的独特魅力;吴思成则运用多感官联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郊游》的歌曲演唱与节奏感知。3位老师的精彩授课,不仅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也为我省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范例。
池州市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高俊、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蒋婷婷以及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音乐学科课程与教研部副主任王晋妮,分别详细讲解了上午3节课例的设计意图。他们不仅对授课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运用、课堂互动设计等方面的优点给予高度评价,还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参与活动的教师清晰了教学脉络,明白本节课为何这样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技能。
当天下午,3位作课教师从“教”与“学”的方面,各自分享教学反思与改课设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高级教师、合肥市王蓓蓓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蓓蓓做题为《重拾音乐本真 回归原本课堂》的教学反思和改课设想。她认为,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审美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回归音乐本质,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上海市闵行区小学音乐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庆江做题为《立足音乐核心,重构生本课堂》的专题讲座,从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强调“真善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并提出改变“教师本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音乐想象力培养等宝贵建议。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余含在总结讲话中,简要回顾3节展示课和专家讲座的内容,指出音乐教育要回归音乐本质,音乐课堂不仅是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启迪,更重要的是技能的传授;要聚焦学生主体,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双新”背景,探索情境化、游戏化、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新路径。她强调,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做美的传播者,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做教的创新者,不断优化课堂,让教学更有温度和深度;做研的践行者,在交流中成长,在实践中突破,共同推动安徽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活动以“回归音乐本体,从‘演’到‘学’”为主题,旨在通过优秀课例展示、指导教师阐述教学设计思路、上课教师作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我省音乐教师专业成长,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展示环节,来自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的张靖、合肥市卫岗小学的王唯一以及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吴思成分别带来《那不勒斯舞曲》《编花篮》和《郊游》3节精彩的音乐课。张靖通过创设“中外友好城市艺术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那不勒斯舞曲》的优雅与激情;王唯一通过方言学唱、律动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知河南民歌《编花篮》的独特魅力;吴思成则运用多感官联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郊游》的歌曲演唱与节奏感知。3位老师的精彩授课,不仅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也为我省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范例。
池州市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高俊、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蒋婷婷以及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音乐学科课程与教研部副主任王晋妮,分别详细讲解了上午3节课例的设计意图。他们不仅对授课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运用、课堂互动设计等方面的优点给予高度评价,还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参与活动的教师清晰了教学脉络,明白本节课为何这样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技能。
当天下午,3位作课教师从“教”与“学”的方面,各自分享教学反思与改课设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高级教师、合肥市王蓓蓓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蓓蓓做题为《重拾音乐本真 回归原本课堂》的教学反思和改课设想。她认为,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审美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回归音乐本质,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上海市闵行区小学音乐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庆江做题为《立足音乐核心,重构生本课堂》的专题讲座,从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强调“真善美”是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并提出改变“教师本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音乐想象力培养等宝贵建议。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余含在总结讲话中,简要回顾3节展示课和专家讲座的内容,指出音乐教育要回归音乐本质,音乐课堂不仅是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启迪,更重要的是技能的传授;要聚焦学生主体,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双新”背景,探索情境化、游戏化、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新路径。她强调,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做美的传播者,用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做教的创新者,不断优化课堂,让教学更有温度和深度;做研的践行者,在交流中成长,在实践中突破,共同推动安徽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