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馥娴
2025年皖南五市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于4月3日在池州市第一中学举行,标志着高考备考进入冲刺阶段。
研讨会上,宣城中学教师彭跃为以《临近高考的作文复习浅见》为题,深入讲解作文提分策略;安庆石化一中教师张锦蓉围绕《遵道而行,会心不远— —高考二轮复习策略建议》,系统指导整体复习规划。两位专家分别从作文专项突破和科学备考两个维度,为考生提供了高效复习方案。
本报记者全程记录并整理了专家们的核心观点,助力广大考生科学备考。
作文突破:思辨能力与表达艺术并重
安徽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宣城中学特级教师彭跃为深入分析近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他指出,近五年的作文题目普遍具有鲜明的思辨特征,如2021年以“杨雄射箭”典故探讨理想实现路径,2023年围绕“青少年成长空间”展开论述等。“审题偏差是导致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彭跃为强调,“就有考生因未能把握材料内在逻辑,最终得分只能在三类卷徘徊。”
在写作技巧方面,彭跃为特别提醒要避免几种常见误区:首先是模板化表达问题,“阅卷中最常见的就是‘大国泱泱’‘青山绿水’这类套话,这些表达已经被打上‘陈词滥调’的标签。”其次是论证逻辑问题,彭跃为建议采用“总— — 分——总”结构,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比如讨论人工智能时,可以先分析其便利性,再探讨带来的新问题,最后提出辩证思考,这样的递进式论证更容易获得高分。”
素材运用方面,彭跃为提出“精专结合”原则,建议考生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传统文化经典、当代科技发展、社会热点事件。“与其堆砌大量事例,不如深入分析两三个典型素材。比如谈到科技创新,可以结合中国航天‘嫦娥工程’的历程,既体现时代特色,又能展现思考深度。”
阅读攻坚:信息处理与思维训练双管齐下
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首席辅导专家,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正高级语文教师张锦蓉从新课标要求出发,系统阐述信息类文本的备考策略。
她独创的“三读法”在研讨会现场引发广泛关注:一读快速浏览,勾画关键句把握主旨;二读分析结构,理清段落逻辑关系;三读攻克难点,深入理解专业术语和复杂观点。“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学术类长文,能帮助考生在有限时间内抓住重点。”她以2024年新课标卷为例进行说明,“该卷选用了关于‘论持久战’的学术论文,要求分析不同句式的论证效果,‘三读法’正好适用。”
在具体题型应对上,张锦蓉特别强调了客观题的解题技巧。“首先要学会拆分题干,比如选项中出现‘必然’‘绝对’等字眼时,就要警惕是否存在概念扩大。”主观题解答则要注重规范,她建议采用“观点+依据+分析”的三段式结构。“比如2023年全国甲卷要求分析人工栽培植物的特点,答案要包含明确观点、文本依据和简要分析三个要素。”
复习策略:科学规划与高效执行
在时间管理方面,两位专家都强调了限时训练的重要性。张锦蓉给出了具体的时间分配建议:现代文阅读控制在25-30分钟,古诗文阅读15-20分钟,语言运用10-15分钟,作文至少要留出50分钟。“很多考生习惯从头做到尾,实际上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答题顺序。”
彭跃为则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提出建议:“冲刺阶段不必追求写作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可以每周精练2-3篇,重点训练审题和提纲拟写能力。拿到题目后,先花5分钟梳理材料逻辑,列出写作框架,这样的训练效果更好。”
错题管理方面,张锦蓉推荐“错题本+小组讨论”模式。“每次模拟考后,要把错题按题型分类整理,不仅要记正确答案,更要分析错误原因。小组互讲能帮助发现新的解题思路。”
此外,在备考资料方面,两位专家一致推荐以真题为主。“最后阶段不要再盲目刷模拟题,要把近五年的高考真题吃透。”彭跃为说,“每套真题至少做两遍:第一遍限时模拟考试,第二遍逐题分析命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张锦蓉还建议考生适当阅读优质报刊。“《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光明日报》的文化版都是很好的素材来源,但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把时政热点转化为自己的思考。”
心理调适:稳定心态决胜考场
面对考前焦虑,彭跃为建议考生可以把每天的复习当成“闯关游戏”,完成一个知识点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考前一周要保持正常作息,不要突击熬夜。张锦蓉则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额外压力,要多倾听、少说教,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在考场应对方面,两位专家都强调“先易后难”的原则,遇到难题不要纠缠,做好标记继续往后做。作文如果一时没有思路,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关键词,往往写着写着就会豁然开朗。
特别提醒:避免最后的误区
彭跃为特别指出几个常见误区:一是过度追求辞藻华丽而忽视内容深度;二是准备大量素材却不会灵活运用;三是迷信“押题”而忽视全面复习。“高考作文考察的是真实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任何取巧的方法都可能适得其反。”
张锦蓉则提醒注意答题规范:“主观题要分点作答,但不要过度拆分,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卷面整洁也很重要,特别是作文,不要求书法多好,但一定要字迹清晰。”
“ 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综合素质的考察。”彭跃为总结道,“希望考生们能以平和心态迎接考试,发挥出最好水平。”张锦蓉也寄语考生:“相信自己的付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保持自信从容,才能取得理想成绩。”
池州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张婷补充建议:一是精准训练,提升答题规范。强化审题能力,明确题干要求;答案组织要逻辑清晰,语言精炼。注重文本细读,突破古诗文特殊表达和文言句式。基础部分力争满分,重视错题修订。二是整合知识,强化核心能力。系统梳理零散知识,如文化常识分类记忆、文言词汇例句归纳。研究真题规律,掌握情境化试题和新题型的应对方法,精选新高考真题训练。三是科学规划,优化备考策略。制定每日重点,合理分配时间。面对新题型保持冷静,灵活迁移课内知识。调整心态,通过限时训练模拟考场。
张婷寄语考生:“复习贵在精准、高效与灵活。紧扣新课标要求,科学备考,定能实现质的提升,从容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