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齐斌
4月16日中午,青阳县朱备镇江村村的祥龙山庄内,红泥小火炉星火跃动,炭火舔舐着陶罐,罐内金黄的汤汁咕嘟作响,醇厚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那是土鸡汤特有的味道。
店主徐小燕舀起一勺,澄黄透亮,令人垂涎。在江村村,这道以本地养殖两年皖南土鸡为原料的土鸡汤,不仅是农家乐里的招牌菜,更成为了吸引八方食客的“金字招牌”,不少外地客人慕名而来,只为一品这口“老鸡汤”的鲜美。
这罐备受青睐的土鸡汤,藏着江村村从贫困走向振兴的产业密码。曾经,地处山区的江村村是贫困村,如今,这里将皖南土鸡做成年产值3000万元的特色产业。
“以前,家家户户守着几亩薄田种粮食,辛苦一年赚不了几个钱。虽说村里有养鸡传统,但规模小、不成气候。”回忆往昔,江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强的语气里透着一丝沉重。2014年,因三个村合并,江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达141户,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2016年,转机出现。朱备镇临近将军湖的几个村,受水源地保护政策限制,养殖业被叫停。而有养殖传统且地处非限养区的江村村,成为养殖转移的首选地,这个曾经冷清的小山村逐渐热闹起来。“不少村民把场地租给养殖户,自己也跟着学、跟着养。”汪强介绍道。
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江村村养殖皖南土鸡的独特优势。皖南土鸡在山林间放养,肉质紧实、营养丰富,很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古明军就是最早尝到甜头的养殖户之一。曾经古明军也靠养鸡为生,一场大风摧毁鸡棚后,他被迫外出打工。2014年,因妻子患病,古明军回到村里一边照顾妻子,一边重操旧业。“多亏村里帮我申请了贷款,我建起了5亩养殖场。”如今,他的养殖场干净整洁,土鸡和鸡蛋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古明军不仅自己收入逐年增加,还带动周边10余人就业。
养殖户吴春桃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2019年,吴春桃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在她的直播间里,消费者可以直接地看到她家的土鸡放养于丛林山地,以山间的小虫杂草为食,或吃家里自产的稻米,甚至还能看到土鸡下蛋的直播。凭借“云养鸡”的创意,吴春桃在快手平台上吸引了200多万粉丝。吴春桃每天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的订单超过100单。“土鸡蛋论个卖,价格翻了几倍。”
江村村皖南土鸡热销,源自消费者买得放心。除了新颖的“云养鸡”,严格的溯源管理更保证了皖南土鸡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养殖户张群的养殖场里,每一只土鸡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从孵化到出栏全程可追溯,不仅展示了养殖场的科技实力和对质量的严格控制,还为皖南土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如今,江村村的土鸡产业已形成完整链条。除了销售土鸡、土鸡蛋,这里还成为周边地区的土鸡苗供应基地。村民王征兵之前在家务农,2008年妻子养了1000多只皖南土鸡。随着皖南土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优质鸡苗供应难题日益凸显。2021年,王征兵看准机遇,斥资购入现代化孵化设备,建起皖南土鸡种鸡场。“我的种鸡场存栏种鸡5万只,年销售鸡苗200万只,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王征兵言语间满是自豪。
皖南土鸡从林间“飞”上餐桌,江村村农户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想。2024年,江村村有皖南土鸡规模养殖户近20家,年出栏量30万只。凭借科学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运营,江村村皖南土鸡成为特色产业和致富产业。
夜色深沉,祥龙山庄的灯火次第熄灭。游客们在草虫的窃窃私语中进入梦乡,徐小燕的手机却仍在“震”个不停——“老板娘,这个周末我要带朋友来,别忘了给我提前炖罐土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