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2日
贵池区秋浦街道依托“优+”畅连工程构建基层治理“急诊室”,高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
“全科社工”温暖入户开“民生处方”
  □ 记者 汪玉
  阳春三月,贵池区秋浦街道70余名社区工作者如同“全科医生”,每天用脚步丈量着40个小区的“健康脉搏”,尽心竭力为居民排忧解难,用细心真心换居民安心省心。
  去年7月以来,秋浦街道依托“优+”畅连工程,构建基层治理“急诊室”,推动社区工作者们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近日,记者跟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小英,沉浸式感受社区治理“问诊”成效。
  走进湖心社区盛世华庭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工具箱、急救药箱、政策宣传架等一应俱全,最里面的“三方议事厅”墙面上,贴满了近期解决的充电桩安装、飞线充电整治等民生事项清单。“居民有啥事,下楼走两步就能找到我们,我们上门也要不了几分钟。”社区工作者朱国莲说。
  吴小英告诉记者,自启动“优+”畅连工程以来,秋浦街道在封闭式小区按“六有一超”标准建设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这些嵌入居民生活圈的“微型诊疗站”,成为捕捉民生“病症”的第一道关口。街道通过设置“社工AB岗”制度,安排社区工作者对各自负责的小区,每天开展至少4小时“扫楼问诊”,敲开居民家门,“走进去、坐下来、聊起来”。
  走出盛世华庭小区,行至太阳新城小区A区,社区工作者任晶晶正被一群居民围着话家常。“比打任何热线都快,现在我们有啥事都先找楼下的‘值班医生’。”见记者疑惑,居民纪先生敞开心扉:今年清明假期,纪先生家楼上邻居不在家,但家中的水管破裂,导致纪先生家楼顶渗水,情急之下,他打电话向社区工作者任晶晶反映情况。不到30分钟,任晶晶就带着物业工作人员和楼上住户的亲戚上门勘查,经过多方沟通后,当天就让两家达成赔偿调解协议。
  “ 我负责的网格现有712户居民,其中困难家庭115户,高龄老人59位。”这些特殊群体数据,任晶晶一口报出。这份精准源于每天至少4小时的走访,也得益于“智慧网格小助手”。
  吴小英告诉记者,秋浦街道自主开发的“智慧网格小助手”微信小程序自被纳入贵池区“一网统管”平台,有效集成6万余居民需求“电子档案”。独居老人健康状况、居民楼电梯安全、楼上楼下居民间的小矛盾… … 打开“智慧网格小助手”,居民所需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专家会诊’。”采访当天,恰逢周三,上午10时许,记者跟随吴小英来到月亮湖社区的远东国际商贸城。来自贵池区消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人员,在街道党工委书记蔡松的带领下,直奔前期摸排的占道经营点位,正在开展周三联合执法行动。“这些货物堆放堵塞消防通道”“屋顶不要挂密集的灯笼,妨碍喷淋器作业”……对照网格工作信息化平台里的问题台账,执法人员高效开展执法工作,商户们积极配合清理,消防通道很快恢复畅通。
  针对居民反复投诉的“疑难杂症”,秋浦街道开展周三联合执法行动,由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形成“排查——会诊——治疗——康复”的闭环。“现在执法时,有了社区提供的‘CT片’,哪里有问题一目了然。”贵池区城管执法局秋浦大队队长钱军说。
  “‘专家会诊’让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有了更多底气。”“00后”杨振宇是月亮湖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他告诉记者,入职前只想把这份工作当“跳板”,两年多的工作历练,让他感受颇深:“基层治理是门大学问,‘扎’进来大有可为。”
  “入户要带鞋套,这是尊重;聊天要先询问住户最关心的事情,这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杨振宇总结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和记者分享了一次日常工作经历:在远东国际公寓楼开展上门走访时,发现独居老人张奶奶家连续3天未开门,通过系统调出紧急联系人电话,拨打后无人接听,最后联系上老人子女后才知道,老人去了乡下却忘带手机。“当时手心全是汗,生怕真出什么事。”这次“虚惊”让他彻底改变了对社区工作的认识:“现在每次巡查都像做‘全身体检’,门窗异响、水电异常都是‘危险信号’,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吴小英对像杨振宇这样勤奋好学的年轻社区工作者非常赞赏。她告诉记者,培养年轻社区治理“急诊医生”是“优+”畅连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秋浦街道推行“老带新”机制,让44名资深社区工作者与30名“90后”、“00”后年轻社区工作者结成对子,在走街串巷中传授“望闻问切”基本功。街道还开设“社区治理微课堂”,每月邀请消防、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授课,让年轻社区工作者们不仅学会调解邻里纠纷,还能掌握急救知识、政策解读等“全科”技能。
  暮色降临,返程路上,吴小英的手机屏幕弹出消息:太阳新城小区A区广场增设休闲座椅的方案在“三方议事厅”全票通过。“今年年初,街道已在所有社区全面实行‘优+’畅连工程。”她自信地说,“目前,街道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11%,相信在基层治理的‘急诊室’里,将会开出更多更温暖的‘民生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