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2日
朱志刚:为农特产品“出山”找路子
从杭州创业青年到返乡创业者,从茶叶电商到发展九华黄精产业,再到东至农副产品的全域整合……10年间,1990年出生在官港镇的朱志刚,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创新激活乡村资源,成为“新农人”的代表。
从“摄影梦”到“乡土情”
2013年,从淮南师范学院毕业的朱志刚与同学在杭州创办摄影工作室,用镜头记录过西湖的烟雨、钱塘的潮涌,也见证了龙井茶产业的发展。彼时的他未曾想到,这份与茶叶的“偶遇”,会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
“ 杭州的茶山很美,但每次看到‘西湖龙井’品牌溢价,我就会想起家乡的好茶,我们的茶叶品质不输名茶,却只能作为原料被收购,贴上别人的标签。”谈及返乡的初衷,朱志刚的言语中仍带着不甘。2017年,他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官港镇,拉上大学同学成立东至思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五乙”茶叶品牌,一头扎进电商蓝海。
“跑遍家乡茶山,喝过百家茶”是他的创业注脚。为了摸清东至茶产业的“家底”,他走访每一个产茶村落,向老茶农请教制茶工艺,还远赴福建、浙江学习经验。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来得猝不及防:尽管产品过硬,但由于对电商运营规则不熟悉,再加上团队经验不足,公司短短一年就亏损近百万。“看着仓库里积压的茶叶,我第一次体会到‘家乡情怀’与‘市场规则’之间的鸿沟。”朱志刚说。
重整旗鼓“二次创业”
2019年,回乡创业失败的朱志刚没有退缩,而是将目光转向家乡的另一张“金字招牌”——九华黄精。这一次,他多了几分理性:“创业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要找准产业链的突破口。”他与合伙人唐昶组建新团队,从销售端切入,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为了攻克黄精产品的技术壁垒,他们与云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创新推出即食黄精、黄精茶、黄精酒等产品;为了把控品质,他们自建标准化工厂,从种植、加工到包装全程溯源;为了打开市场,他们借助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新渠道,将九华黄精从深山推向全国。
“失败教会我,投资农业需要下‘慢功夫’。”朱志刚坦言。如今,他的黄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增收,更让九华黄精成为东至特色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打造产业“共富平台”
2023年,朱志刚的创业版图再次升级,他与县供销社联合成立东至源耕供销有限责任公司,搭建全县首个“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中心,整合香菇、黑木耳、葛粉等30余种本土优质农产品,推动“单打独斗”向“全域联动”转型。展销中心成立以来,吸纳本地优质企业30家,实现全域农产品销售额超300万元,帮助20余家中小农户打开销路。
“要想让东至的农产品走得更远,就必须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东至的好产品不该‘藏在深闺’。”朱志刚说。因此,他不仅注重产品的整合与推广,还积极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建设,带领团队为本地企业提供品牌设计、电商培训、渠道对接等服务,将初级农产品包装成“乡土礼盒”,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衷心希望更多对电商感兴趣的青年朋友加入我们,让家乡的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朱志刚说。
从“摄影梦”到“乡土情”
2013年,从淮南师范学院毕业的朱志刚与同学在杭州创办摄影工作室,用镜头记录过西湖的烟雨、钱塘的潮涌,也见证了龙井茶产业的发展。彼时的他未曾想到,这份与茶叶的“偶遇”,会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
“ 杭州的茶山很美,但每次看到‘西湖龙井’品牌溢价,我就会想起家乡的好茶,我们的茶叶品质不输名茶,却只能作为原料被收购,贴上别人的标签。”谈及返乡的初衷,朱志刚的言语中仍带着不甘。2017年,他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官港镇,拉上大学同学成立东至思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五乙”茶叶品牌,一头扎进电商蓝海。
“跑遍家乡茶山,喝过百家茶”是他的创业注脚。为了摸清东至茶产业的“家底”,他走访每一个产茶村落,向老茶农请教制茶工艺,还远赴福建、浙江学习经验。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来得猝不及防:尽管产品过硬,但由于对电商运营规则不熟悉,再加上团队经验不足,公司短短一年就亏损近百万。“看着仓库里积压的茶叶,我第一次体会到‘家乡情怀’与‘市场规则’之间的鸿沟。”朱志刚说。
重整旗鼓“二次创业”
2019年,回乡创业失败的朱志刚没有退缩,而是将目光转向家乡的另一张“金字招牌”——九华黄精。这一次,他多了几分理性:“创业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要找准产业链的突破口。”他与合伙人唐昶组建新团队,从销售端切入,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为了攻克黄精产品的技术壁垒,他们与云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创新推出即食黄精、黄精茶、黄精酒等产品;为了把控品质,他们自建标准化工厂,从种植、加工到包装全程溯源;为了打开市场,他们借助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新渠道,将九华黄精从深山推向全国。
“失败教会我,投资农业需要下‘慢功夫’。”朱志刚坦言。如今,他的黄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增收,更让九华黄精成为东至特色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打造产业“共富平台”
2023年,朱志刚的创业版图再次升级,他与县供销社联合成立东至源耕供销有限责任公司,搭建全县首个“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中心,整合香菇、黑木耳、葛粉等30余种本土优质农产品,推动“单打独斗”向“全域联动”转型。展销中心成立以来,吸纳本地优质企业30家,实现全域农产品销售额超300万元,帮助20余家中小农户打开销路。
“要想让东至的农产品走得更远,就必须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东至的好产品不该‘藏在深闺’。”朱志刚说。因此,他不仅注重产品的整合与推广,还积极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建设,带领团队为本地企业提供品牌设计、电商培训、渠道对接等服务,将初级农产品包装成“乡土礼盒”,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衷心希望更多对电商感兴趣的青年朋友加入我们,让家乡的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朱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