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钱雪梅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国网池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班长王国强,是我市在当天现场接受表彰的唯一一名全国劳动模范。
从事变电运维工作30余载,王国强一直坚守基层一线,见证了池州电力的跨越式发展,而他自己也实现了从“电力小白”到“电网高级专家”的蜕变,用匠心守护着池州的万家灯火。
听音辨障
练就运维“火眼金睛”
1992年,从安庆电力建设技术学校毕业后,王国强便扎根池州电力系统。工作第三年,他主动申请到变电运维一线。如今,在国网池州供电公司,他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千里眼”“顺风耳”,只要设备出现异常,他总能迅速察觉。
同事孙军锁至今仍然记得,2018年他和王国强在110千伏殷汇变电站执行的一次“惊心动魄”任务。当孙军锁拉开线路接地刀闸时,一声细微的异响引起了王国强的警觉。“不对,这声音不对劲!”王国强一边说着,一边快步上前检查。果然,传动连杆出现了故障,本该垂直地面的接地刀闸,却倾斜成45度角。如果继续操作,不仅设备会损坏,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将受到威胁。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孙军锁仍心有余悸。
除了能“听”出故障,王国强还练就了“火眼金睛”。在贵池区三范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王国强在设备安装完毕、厂家准备试机前,坚持再做一次系统检查。检查到瓦斯继电器时,他敏锐发现1号主变压器的瓦斯继电器安装方向与箭头标识不一致,及时提出质疑。厂家核实后,立即进行了调整。“要是没及时发现这个问题,主变压器内部出现故障时瓦斯保护无法正常工作,后果不堪设想。”说到这,厂家对王国强竖起了大拇指。
30多年来,王国强坚守运维一线,凭借着练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带领班组成员完成多座变电站的新投、技改工作,在10万余次操作中零失误,累计开展300余次特巡保电除隐患工作,仅工作日记就写满了20多本。他说:“看到位、听到位,是电力运维人的基本功,这项工作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日复一日的摸索和领悟。”
创新不止
科技赋能电网安全
4月16日,王国强手机突然发出“叮”的一声,“灯塔变电站3号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压力低!请检修。”看到短信,他立刻拿起检修设备赶赴现场排查故障,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这种能自动报警的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是王国强颇为得意的一项小发明。回想起发明的初衷,王国强打开了话匣子:“电缆穿孔处的缝隙常让运维人员头疼,小动物特别爱钻进去噬咬电线,引发线路问题。我就琢磨着,要是能把这些缝隙填满,不就能避免这些问题了嘛!”就这样,王国强开始研究解决办法。他带领团队四处查找资料,反复进行实验论证,决定在缝隙间安装可充气气囊,填满缝隙,阻挡小动物,并在气囊上方安装压力自动报警装备,连接手机,及时掌握异常情况,既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又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
35千伏手车开关操作也曾让他揪心。这种开关重达400公斤,一般要三四人合力操作,还容易倾倒,存在安全隐患。2022年,王国强带领团队决心改变这一状况。10个多月里,他们收集了辖区内所有的35千伏手车开关参数,然后一起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方案,经过上百次调试和改进,最终成功研制出35千伏手车开关智能操控机器人。有了它,操作人员与设备可实现零接触,彻底消除手车开关倾倒隐患,避免人身伤害。目前,该成果已在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广,成为安徽电力标志性创新成果之一。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王国强深耕运维一线,带领团队先后发明了新型可控加热器、多功能接地线夹、变电警示安全梯、新型变压器呼吸器等设备,获得了20多项国家专利,并拿到了10余项省部级奖项。
倾囊相授
用心传承工匠精神
匠心如炬,点亮传承之火。作为变电运维领域的资深专家,王国强始终将提升团队整体素质视为己任,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宝贵经验,带领着班组成员和徒弟们更好地守护万家灯火。
2024年,500千伏涓桥变电站迎来两条220千伏线路的扩建工程,年底的首次线路送电任务艰巨,王国强带领班组毅然扛起重任。新线路操作流程复杂,接近1000项步骤。王国强认为:“再复杂的流程,操作前认真填写操作票都是基本功,更是保障安全的重中之重。”然而,作为班组“新兵”的王军杰,对500千伏变电站的操作票填写尚不熟练。面对他的频频请教,王国强不仅没有丝毫地不耐烦,反而打心眼里为这个爱学习的小伙子感到高兴,并手把手逐条逐项教他填写。操作当天,还耐心地为他讲解每一个步骤,一直从上午9点忙到晚上10点,圆满完成了新线路送电任务。
班组成员本以为结束这种高强度的任务后,可以回宿舍休息了,可王国强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实操机会。他全面拓展知识讲解面,将所有的继电保护原理一一进行现场教学,直到半夜1点,在确定大家理解透彻了才回去休息。“只要有责任心,再多、再复杂的问题都能解决。”回忆当晚的情景,王军杰至今还记得王班长语重心长的教诲。
为了让青年员工更好地掌握晦涩难懂的变电运维知识,王国强总是喜欢钻研教学方法,先后推出了每日一卡、手指口述、流程图、连环画等新颖培训方式。同时,结合日常运维工作,采用导师带徒、现场观摩、集中授课、案例情景分析等方式教学,让员工学习起来更加直观、高效。
在他的培养下,19名徒弟已成长为公司专业骨干、班组长及管理人才,多人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池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池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徒弟陆娟谈及王国强时感慨地说:“师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深深影响着我。现在我不仅担负着4个220千伏变电站的运维工作,还承担了池州唯一一座500千伏变电站的运维,也积极参与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在省里拿了多个奖项。”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国强挑起领衔池州供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重任。站在新的起点上,王国强说:“工作室就是我们的‘能量站’,只要想到万家灯火里有我们守护的光,我心里就满是干劲,我想把这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全部传给年轻人,把守护池州万家灯火的接力棒稳稳地交到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