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这条“小鱼”游进了长三角

字数:995 2025年04月29日
  □ 记者 秦峰
  在贵池区秋江街道莲台村,两排标准化的厂房有序排列。厂房里不种菜不养猪,而是养殖一种特殊的“水中珍宝”——长不大的淡水石斑鱼。塘口价每斤50元上下,运到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等长三角市场,身价上升至60元以上,且供不应求。4月23日,记者来到莲台村的安徽溪农生态水产养殖公司的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走进养殖厂房,只见两排整齐的圆桶,半埋于地下,一条条黑色花纹清晰、背鳍粗壮的鱼儿随着水流缓慢地游动。公司技术员唐敏告诉记者,淡水石斑鱼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其肉质鲜嫩,口味鲜美,肌肉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富含优质脂肪,营养价值非常高。
  工厂化、循环水、吃饲料,并且是室内养殖,看似和普通小河鱼无异的小鱼,为什么能卖出高价?还能赢得沪苏浙市民青睐?唐敏道出关键:“养鱼先养水。”工厂化养殖保证了水温常年保持在淡水石斑鱼最适宜生长的28摄氏度,通过循环过滤水里超标的氨氮成分及水里有害的杂质,使过滤水优于池塘水,接近自然河流水质。养好石斑鱼,重点是管控水质和饲料投喂。在这里,石斑鱼的“专属口粮”——发酵专用饲料,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利于促进淡水石斑的生长。
  淡水石斑鱼的高价位,不仅源于其优质品质,更因其养殖难度大。市场上从事养殖的人很少,并且成鱼个体不大,每斤有15到20条,因此,养殖的规模很难上去。浙江杭州的张建是安徽溪农生态水产养殖公司的老客户,每隔两三天,他都要从这里拉走1000多斤活鱼。“味道鲜美,刺少,杭州人特别爱吃。‘五一’临近,我已预订3000斤。”
  近年来,我市在持续做优做强鳜鱼品牌的同时,因地制宜引进淡水石斑等特色鱼种养殖。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荣家平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开放式流水养殖模式不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脱离了“靠天吃饭”的不稳定因素,能够精准控制池水的温度、溶氧等各项指标,为淡水石斑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以安徽溪农生态水产养殖公司贵池养殖基地为例,一个直径6米的池子,每年能产出3000斤活鱼,毛收入在15万元左右;基地40个养殖池,年产值在600万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贵池、石台、东至三地发展了近120个淡水石斑鱼生态养殖池。为让淡水石斑鱼养殖打出的“特”字牌生命力更持久,当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正在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努力把淡水石斑打造成池州鳜鱼之外的另一张“水产名片”,让这条“小鱼”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激起更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