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5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09日
百分之零点几不合格仍需较真
□ 胡波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2024年民用“三表”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情况通报显示,全国电能表、水表、燃气表检定合格率均超99%,其中电能表合格率99.94% 、 水表99.37%、燃气表99.78% 。数字背后,折射出我国计量监管体系的进步,但看似微小的0.06%、0.63%、0.22%不合格率,仍然提醒我们,99%并不等同于100%,百分之零点几的不合格率仍需全社会持续较真。
  从技术角度看,“三表”合格率突破99%是重大进步。全国民用“三表”数以亿计,每0.1%的波动都对应着千家万户。此次专项检查覆盖生产、安装、使用、检定全环节,既发现有企业存在违法行为,也查到了检定机构有违规行为,说明计量偏差既可能源自制造工艺缺陷,也可能产生于后期运维疏漏。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看似不大的“隐形误差”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演变为百姓家中“跑得快”的具象焦虑。
  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1.2万件,水电气企业累计更换失准器具3.6万台。这不仅印证了当前纠偏机制的有效性,也暴露出计量纠纷化解渠道的堵点。公用事业领域投诉处理流程复杂、责任认定专业门槛高,容易加剧群众维权困境。值得肯定的是,此次检查推动建立“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的监管模式,实现了从源头把控到终端服务的闭环管理。但面对新型智能表具的远程校准需求、老旧小区表具超期服役等问题,仍需加快计量技术规范更新迭代。
  民生计量事关社会公平,需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多维治理体系。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公开抽查数据强化监督震慑,让“每度电、每吨水、每方气量值有据”成为刚性原则;另一方面,用户监督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当消费者学会查看表具强制检定标志、定期比对用量波动,当企业建立计量异常主动响应机制,微观个体的“较真”就能汇聚成推动行业进步的合力。
  站在质量强国建设的高度,面对全国数以亿计的在用表具,监管部门还需以“显微镜”思维完善智慧监管网络,企业仍须以“游标卡尺”标准压实质量责任,公众更当以“计量砝码”意识参与社会治理。唯有如此,方能将99%的欣慰,转化为100%的放心。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