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09日
童年鳝事
江南的春天总是湿漉漉的。秧苗刚插下去不久,田里的水还泛着新泥的腥气。傍晚时分,我蹲在灶屋门口,就着最后一抹天光穿蚯蚓。粗壮的黑蚯蚓在竹签上扭动,像一根根会动的黑线。奶奶在灶前忙碌,柴火噼啪作响,炊烟裹着饭香飘进暮色里。
黄鳝笼是我亲手编的,竹篾削得很薄,笼口收成一个巧妙的漏斗。我开始特别爱看炎树叔编笼子,他的手指粗糙却灵巧,竹篾在他手中翻飞,像跳舞。看着看着,就自己学着破篾、编织,手指头不知道被篾和刀划破多少次,但始终没有打消我学编黄鳝笼的念头。慢慢地,我终于学会了。我爹爹(祖父)头一回看到我编成的黄鳝笼时,乐得山羊胡须一翘一翘的,说我家祖祖辈辈从来没出过篾匠,没想到在我这辈出现了。
晚饭后,我挑着成捆的黄鳝笼往田里去。月光很淡,像一层纱蒙在秧苗上。田埂窄窄的,我走得小心,生怕踩坏了秧苗。蛙声此起彼伏,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我蹲下身,将笼子轻轻放入水中。插好树枝做记号,又去下一个位置。
夜色渐深,田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静谧中。远处的村庄只剩下零星几点灯火,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在了人间。微风拂过,带来泥土和青草的芬芳。秧苗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偶尔有夜鸟掠过,翅膀划破寂静,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
我继续在田埂上穿行,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每一步都留下浅浅的脚印。水田里倒映着破碎的月光,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银。黄鳝笼入水时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平静,但很快又恢复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摸黑出门。露水很重,打湿了裤脚。我循着记号一个个收笼子。有的笼子沉甸甸的,摇晃时发出脆嘣嘣的响声,那是黄鳝在挣扎;有的笼子轻飘飘的,摇一摇,只有水声。偶尔碰到软绵绵的动静,我的心就提起来——那多半是水蛇。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远处的天际泛起鱼肚白,星星渐渐隐去。村庄开始苏醒,鸡鸣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升起。我挑着收获的黄鳝笼往家走,脚步轻快,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回到家,把黄鳝倒进缸里。它们扭动着细长的身子,在水里划出一道道波纹。奶奶挑出几条肥的,准备红烧。剩下的养着,等周末拿到安庆街上去卖。杀黄鳝时,奶奶总要用剪刀在它们背上划几道口子,说是这样烧出来更入味。灶屋里很快飘出香味,那是自家晒成的黄豆酱和姜蒜混合的味道,夹杂着黄鳝特有的鲜香。
周末的安庆街上热闹非凡。我提着装满黄鳝的水桶,挤在人群中叫卖。街边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买黄鳝的人熟练地挑选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我小心翼翼地数着挣来的钱,心里盘算着能给家里添置些什么。
如今走在城市的街头,偶尔看到卖黄鳝的摊子,总会驻足。那些装在塑料盆里的黄鳝,虽然肥硕,却少了野生的灵动。我常常想起那些春夜,想起月光下的水田,想起笼子里脆嘣嘣的响声。那些声音,连同江南的春天,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像一首遥远的童谣,在时光里轻轻回响。
那些春夜的记忆,如同老照片一般,虽然泛黄,却愈发清晰。我记得田埂上湿润的泥土,记得月光下摇曳的秧苗,记得清晨露水的清凉,记得灶屋里飘出的香气。这些片段,拼凑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时光,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乡愁。
黄鳝笼是我亲手编的,竹篾削得很薄,笼口收成一个巧妙的漏斗。我开始特别爱看炎树叔编笼子,他的手指粗糙却灵巧,竹篾在他手中翻飞,像跳舞。看着看着,就自己学着破篾、编织,手指头不知道被篾和刀划破多少次,但始终没有打消我学编黄鳝笼的念头。慢慢地,我终于学会了。我爹爹(祖父)头一回看到我编成的黄鳝笼时,乐得山羊胡须一翘一翘的,说我家祖祖辈辈从来没出过篾匠,没想到在我这辈出现了。
晚饭后,我挑着成捆的黄鳝笼往田里去。月光很淡,像一层纱蒙在秧苗上。田埂窄窄的,我走得小心,生怕踩坏了秧苗。蛙声此起彼伏,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我蹲下身,将笼子轻轻放入水中。插好树枝做记号,又去下一个位置。
夜色渐深,田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静谧中。远处的村庄只剩下零星几点灯火,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在了人间。微风拂过,带来泥土和青草的芬芳。秧苗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偶尔有夜鸟掠过,翅膀划破寂静,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
我继续在田埂上穿行,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每一步都留下浅浅的脚印。水田里倒映着破碎的月光,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银。黄鳝笼入水时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平静,但很快又恢复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摸黑出门。露水很重,打湿了裤脚。我循着记号一个个收笼子。有的笼子沉甸甸的,摇晃时发出脆嘣嘣的响声,那是黄鳝在挣扎;有的笼子轻飘飘的,摇一摇,只有水声。偶尔碰到软绵绵的动静,我的心就提起来——那多半是水蛇。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远处的天际泛起鱼肚白,星星渐渐隐去。村庄开始苏醒,鸡鸣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升起。我挑着收获的黄鳝笼往家走,脚步轻快,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回到家,把黄鳝倒进缸里。它们扭动着细长的身子,在水里划出一道道波纹。奶奶挑出几条肥的,准备红烧。剩下的养着,等周末拿到安庆街上去卖。杀黄鳝时,奶奶总要用剪刀在它们背上划几道口子,说是这样烧出来更入味。灶屋里很快飘出香味,那是自家晒成的黄豆酱和姜蒜混合的味道,夹杂着黄鳝特有的鲜香。
周末的安庆街上热闹非凡。我提着装满黄鳝的水桶,挤在人群中叫卖。街边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买黄鳝的人熟练地挑选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我小心翼翼地数着挣来的钱,心里盘算着能给家里添置些什么。
如今走在城市的街头,偶尔看到卖黄鳝的摊子,总会驻足。那些装在塑料盆里的黄鳝,虽然肥硕,却少了野生的灵动。我常常想起那些春夜,想起月光下的水田,想起笼子里脆嘣嘣的响声。那些声音,连同江南的春天,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像一首遥远的童谣,在时光里轻轻回响。
那些春夜的记忆,如同老照片一般,虽然泛黄,却愈发清晰。我记得田埂上湿润的泥土,记得月光下摇曳的秧苗,记得清晨露水的清凉,记得灶屋里飘出的香气。这些片段,拼凑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时光,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