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2日
霄坑村:以“茶旅+红旅”吸引八方来客
□ 记者 汪玉
  从贵池区梅村镇集镇出发,沿梅霄公路车行10余公里,便抵达霄坑村,25公里峡谷间,村落与自然相融的画卷徐徐铺展。
  即便是“五一”假期之后的工作日,村里依然热闹。村委会旁的游客服务中心、精品民宿等建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准备装修。村党委副书记吴雄介绍,这是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项目,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休憩和体验的场所。“近年来,霄坑村依托‘茶旅+红旅’融合模式,吸引了八方来客。”吴雄说,2021年正式揭牌的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仅去年一年就吸引了8000人次前来参观,让红色基因在青山绿水间焕发新的活力。
  走进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展厅宽敞明亮,光影交错间,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展品无声地诉说着往昔。讲解员杨莹莹引领参观者缓步穿行,声音沉稳而饱含深情:“战火纷飞的年代,池州土地上流传着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展厅内氛围庄严肃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走出纪念馆,日头正盛,峡谷间草木葳蕤,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游客朱丹丹是一名自媒体博主,擅长用航拍记录生活。在她的镜头下,无人机贴着溪流飞行,清澈的溪水、茂盛的草木,让人心旷神怡。“很喜欢来霄坑大峡谷,坐在溪边发呆、喝一口泉水泡的茶,甚至露营,让人无比惬意。”朱丹丹分享道。
  吴雄带着记者来到六队的龙门庄园民宿,民宿主人杨文青正被几位游客围坐在茶桌旁品茶。“不同的茶叶,冲泡方法和水温都有讲究。”杨文青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茶叶背后的故事,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亲自上手体验。
  几盏茶结束,杨文青带着众人来到民宿一旁的制茶室里观摩制茶过程。他说,现在不少游客一住就是好几天,跟着村里人上山采茶,采摘回来后,民宿里有制茶师傅指导制作,做好的手工茶可免费带走。
  汪实峰是村里的老茶人,制了30多年茶,积累了大量外地客源。今年春天,他格外忙碌,不仅要制茶,还要负责家里一栋民宿的施工。“从前依托制茶厂以茶会友,茶叶季,外地客户来买茶都会住下来。”站在民宿工地,汪实峰说,为了支持村里的精品示范村建设,他让出了原来的茶厂地皮,如今正在建设的民宿,不仅是他事业转型的平台,也寄托了他对乡村振兴的新期待。待今年年底民宿试运营,老朋友们再来,就能更好地体验茶文化了。
  不远处山坡的茶园里,“山顶茶空间”建筑主体已建好,“今年夏天这里将成为核心打卡地。”吴雄说。通透的落地玻璃墙将青山美景尽收眼底,游客既能在360度环拥自然的氛围中细品香茶,也能在此举办商务会议。与此同时,山脚下的精品民宿集群和游客服务中心也将同步试运营,为游客提供吃住游一站式服务,在茶香与绿意中感受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