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3日
开局稳 开门红
“数”里行间彰显东至经济活力
  □ 通讯员 汪崇峰
  今年一季度,东至县上下以“四个转变”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三个往前赶”,实现了开局稳、开门红,经济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根据GDP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1.0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1:44.0:48.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首季交出靓丽“成绩单”,得益于建设现代化“山水升金·和美东至”的步履从未停歇,得益于全县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迅速干起来、动起来、拼起来,也充分彰显了东至经济的蓬勃活力。
  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着力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大力推进“四个一”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食用菌、鳜鱼、木本油料、菊花、优质大米等特色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建成一批菌、茶、菊标准园和鳜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打造了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东至“土特产”的溢价能力。新春伊始,全力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全方位有序推进春耕备耕,一系列“硬核”举措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保障图”,为新一年的农业丰收打好了基础。
  一季度,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制造业增长7.8%。近年来,东至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发挥开发区“主平台”作用,主攻五大产业,加快“四链”融合、实数融合、两业融合,推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突出企业首创地位,健全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畅通“规转高”“高进规”的良性循环。聚焦专精特新,不断引导优质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培育具有垂直整合能力的“链主、群主”企业,坚持优质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构建起了具有东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有效投资稳步扩大。其中,技改投资增长65.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4.7% ,制造业投资增长38.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三县一区首位。
  今年以来,东至以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深挖“数智”新潜力,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产品向领先型、集约型、功能型转变。重点围绕工艺改进、细分领域产品延伸、数转智改推动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90.51% ,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1家。
  高品质“双招双引”工作为工业投资引来了“源头活水”。东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始终确保“双招双引”工作处于高位,一季度县领导积极投身招商引资“第一战场”,“领军挂帅”高频次开展“敲门行动”,走访企业134家。
  今年以来,东至全面构建招商引资项目“敲门—签约—开工”三张清单管理体系,每月更新“目标企业数据库”,对亿元以上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落实“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推动新开工项目10个,较好地实现了招商引资向实绩转化。
  一季度,全县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6%。近年来,东至实施“3+3+2”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发展,积极培育更多消费场景、消费业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坚持文旅融合为路径,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升金湖、华龙洞遗址、星空之城、东流老街、陶公祠等文旅特色品牌越发响亮,科考研学、乡村休闲、红色体验三大业态持续壮大,文旅产业破题起势,极大提升了“山水升金·和美东至”知名度、软实力。
  一季度,全县公共预算支出15.6亿元,增长14.9%。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卫生健康4项支出占据全部财政支出的50.9%。今年以来,该县把落实民生实事摆在重要位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民生温度”触手可及。
  面对全年目标任务,东至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以“满弓紧弦”的奋斗姿态,以实干笃行把首季“起势”转化为全年“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