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7日
过不过夜,这个问题很重要

主城区清溪河畔太白吉市

青阳文宗古村

青阳初心叁舍民宿

贵池傩仙镇

东至东流老街

主城区平天湖莲花台广场

石台白石岭古村落
暮色将青瓦浸染成水墨色时,东流老街,六兽灯次第点亮,一对新人踏着千年石板的纹路徐行,光晕在他们眉目间流转,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定格刹那永恒;九华山麓,老田古村的夜间烟火气裹着茶香氤氲,老茶馆的梁柱间悠然飘出古老民谣,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
这是2025年“五一”假期的一个“池州之夜”。全市“皖美金银牌民宿”平均出租率达到75%以上。而在2021年,基本符合“旅游民宿”界定且正常营业的小型住宿设施平均出租率仅有47.84%,池州,正通过构建“ 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试图留住更多“过夜客”。
1“过不过夜”其实很重要
在文旅产业从“流量竞争”转向“留量深耕”的当下,游客是否愿意为一座城市按下“暂停键”,已然成为检验城市魅力的一道考题。
相较于“一日游”的走马观花,游客选择过夜,意味着更长的停留时间、更大的消费潜力和更深入的文化体验。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也会因游客的过夜行为而直接受益,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过夜游客在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后,更有可能成为城市文旅的“代言人”,通过口碑传播和社交平台分享,为城市吸引更多潜在游客,对城市文旅品牌的长期建设和形象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池州虽手握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三张“生态王牌”,过去却在相当长时间陷入“旅游中转站”的困境。每每说起池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陌生”,但如果再提起九华山,免不了一声后知后觉的惊叹:“九华山我知道,风景名胜!原来它在池州呀。”这种“景点比城市出名”的现象导致大量游客选择“九华山一日游”,游玩结束后便匆匆离场。再加上缺乏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夜间文旅项目,城市的吸引力在夜幕降临后更是大打折扣。同时,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品质和特色不足,使得游客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在池州过夜。
“早出晚归”的单日游观光模式,暴露出传统文旅的深层危机。更严峻的是,不过夜带来的消费断层——白天游客在池州购买门票看景,并进行简单的餐饮消费,却将住宿、购物、娱乐等高收益的夜间消费留给了高铁1.5小时可达的南京、合肥等地。
对于池州而言,破解“过夜难”不仅是提升旅游收入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文旅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必经之路。
“留量”从何而来?
2 给出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在九华山“停歇”,就从九华山“开始”。过去,游客普遍有着“九华山=池州”的认知,导致行程规划高度聚焦于山岳观光,忽视了池州全域文旅资源的多元价值。九华山如何“留客”,从文旅融合,打造新业态新场景开始。
白日的喧嚣渐渐褪去,九华山脚下的古村纷纷亮起暖黄的灯笼,解锁“古村+行浸式夜游”新模式,融合光影与文化打造独特夜游体验。巡游现场,身着汉服的少女们衣袂飘飘、裙裾飞扬;古街市集上,非遗文创、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在夜色中散发出淡淡的烟火气。来自浙江的游客陈先生刚结束白天的朝山之旅,正坐在庭院里与民宿主理人惬意闲谈。“以前来九华山都是当天往返,这次特意住了两晚,发现可玩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多,下次一定带女儿来多住几天,好好体验这里的夜生活。”
作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池州傩戏的发源地,贵池区将傩戏表演从节庆祭祀搬上景区舞台。在九华天池·傩仙镇景区,以“夜游”为核心,将非遗傩戏、璀璨烟花、篝火祈福融为一体。晚上九点,圣火广场篝火摇曳,游客戴上傩面具与演员共舞,现场氛围热烈。“我们把傩戏的‘神秘感’转化为体验感,游客不仅能看,还能参与傩面具绘制、猴王互动、圣火晚会等,“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九华天池景区办公室主任胡丽娟介绍。
有“千载诗人地”之美誉的池州,在“诗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上也有创新之举,将李白、杜牧等诗人在池州的传世佳作转化为夜间消费场景:
清溪河上,“清溪印月·太白吉市市集”推出乘画舫夜游项目,只见“李白”伴着悠悠水流款款而来,重现“秋浦十七首”的诗意画面。游客乘船而行,不由自主随光影变幻吟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齐街·造像艺术街区”将时尚、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大黄山地区最大的裸眼3D大屏、池州首个超大面积溶洞-洞见艺术空间,形成了个性化的网红艺术街区… …
这些丰富多彩的夜游新场景标志着池州正在打破“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传统模式,不同客群都能在夜色中找到“留下来”的理由。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44.56万人次,同比增加32万人次,增幅达28.62%,相当于每天有1.6万游客选择为池州“按下暂停键”。
3 打造“可带走的池州记忆”
记忆无声,却可以长存。池州将山水灵气、地域特色等转化为具象化的“伴手礼”,让绿水青山在夜间持续“圈粉”,打造“可带走的池州记忆”。
暮春时节,在青阳县陵阳镇,初心叁舍民宿的管家会带着客人清晨去茶园采茶、午后去竹园挖笋,夜晚围炉煮茶听山风;位于庙前镇的云端之上民宿则把后院变成“观山草坪”,客人可以在这里跟着师傅体验草木染手作、抄经禅修,或是安静看一场天幕电影,来一次欢乐的露营。“我们店就在九华山脚下,白天看山是‘热闹的风景’,夜晚看山是‘心灵的对话’。这里有不少回头客,离店时,还会顺手带上几样池州的农特产品。”民宿负责人范云认为,当住宿业态从“睡觉功能”升级为“体验载体”,游客自然愿意为“慢下来”买单。
这种场景裂变,在池州文旅版图上处处可见:
皖南山区的石台县,将“负氧离子”资源充分转化,在大演乡新联村的白石岭开一场“硒式疗愈”花海音乐会,游客沉浸式体验香醇乡村咖啡、梯田花海和户外音乐打卡活动,吸引上千游客参与,线上白石岭话题播放量突破100万;
东至县“星空之城”项目,主打云梯漫步、亲水休闲、星空草坪拓展、天文气象研学等体验,塑造了“可观、可游、可听”的多重优势,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大幅提升;
主城区的平天湖风景区,突破“湖景只能白天看”的局限,开发“平湖听月”雅集、莲花台广场梦幻秀、环湖骑行、“平天湖之夜”啤酒节等业态,节假日期间,平天湖风景区内酒店入住率均达到90%以上。
“民以食为天”,池州的“留客密码”里自然少不了舌尖上的诱惑。
夜幕降临,主城区约300米的百荷步行街夜市升腾起新的城市意象,这里聚集了近百个夜市摊位,贵池小粑、东至米饺、青阳小刀面等特色小吃让人应接不暇。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十佳深夜食堂”的鹊桥会黄梅戏主题饭店,更是常常一桌难求,在这里,食客们一边用餐还能一边欣赏黄梅戏表演。
距离主城区60多公里的石台县城仙寓路,沿街的20多家餐厅内都有着同样一道招牌菜——螺蛳鸡,其肉嫩汤鲜,备受广大食客青睐。
“深夜食堂”为路上的人带来味蕾上的慰藉。目前,池州正大力实施夜间消费场景提质工程,重点培育秀山门夜市、新西街、商之都鼎街、会展中心、滨江公园和县区网红夜市等6大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动商圈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全力满足游客“夜购、夜娱”的需求。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7%,比去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2%,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4 来池州“睡个好觉”
能不能留住“过夜客”,是对城市服务体系的压力测试。
暮色四合,平天湖莲花台的灯光次第亮起,来自江苏的游客王青一家开启夜游专线的行程:“白天爬了九华山,晚上来湖边看看池州夜景,孩子吵着还要住一晚去傩仙镇看演出,正好现在坐着专线过去,太方便了。”这样的场景,在去年夏天后愈发常见——随着池州夜间旅游专线的开通,平天湖莲花台、池州欢乐世界、傩仙镇等热门景区依次串联,实现“景点到酒店、商圈到车站”的无缝衔接。
细节处的“适夜化”改造更见功力:节假日增设免费停车泊位缓解自驾“停车难”;山区景区完善夜间照明保障出行安全;主城区商圈鼓励延时营业、商超提供夜间配送服务。
在内,池州“硬核”有实力;在外,池州真诚有魅力。
“春生·与山野同眠、夏游·同繁星共枕、秋隐·随秋华入梦、冬藏·卧暖榻听雪”。2024年长三角康养旅游嘉年华暨大黄山(池州)养生“硒”游季活动的开幕,让“来池州,睡个好觉”这句口号被更多人知晓。随之而来的,是温德姆、君澜度假、希尔顿惠庭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相继入驻,平天里风帆营地、九子岩瀑布咖啡等网红打卡点出圈出彩,“四季可游、全时体验”的文旅产品矩阵,将“好梦同眠”的内涵植入游客心中。
今年3月,池州又带着满满诚意走进蚌埠,从春季赏花游、研学游,到特色的富硒游、萌宠祈福游,从九华山、平天湖、华龙洞、文宗古村等一批优质文旅资源,到润思祁红、东至米饺、黄精石耳炖土鸡等众多康养美食,挨个推介了一遍。为了更加直观,还特意搞了个“沉浸式市集”,打卡式的创意场景让人直呼“有趣”。同时,池州还和安庆携手同行,围绕文旅优惠、宣传推广、线路产品、场景业态等十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绘文旅发展新图景。
“ 春游江淮”,春到池州。一批批媒体记者和民间“ 视频达人”更是踏着春光游览池州美景,变着花样、换着角度展示“池州颜值”,让更多人看见池州的美丽。池州文旅部门也不甘落后,贴心发布了城市夜游攻略30余条,全力“把游客‘请’到池州来”,品味池州缓释旅居生活的具体模样。
从“白天看景、晚上走人”到“昼游山水、夜品烟火”,小城池州的探索证明,挖掘“留量”密码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旅游的时间与空间界限,用“全时段、全场景、全体验”的生态构建,让游客不仅“留下来”,更能“慢下来、静下来、乐起来”。
当每个夜晚都成为城市魅力的延伸,当每次停留都化作情感连接的纽带,“过夜客”自然会成为文旅发展的“常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或许就是池州破解“过不过夜”难题的深层逻辑,
也是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