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9日
6.8%!一季度青阳经济实现“开门红”

 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螺丝、螺帽产品。

  □ 通讯员 杨桓 朱苏琴 文/图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 …翻开青阳县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一项项飘红的指标、一个个亮眼的成绩,不禁让人寻思,青阳一季度经济“劲”从何处来?
  强基:工业脊梁“锻骨强筋”
  一季度,青阳工业战线捷报频传:镁铝轻合金产业累计产值增长125% 、 累计税收增长126.7%;高端装备产业累计产值增长6.3%,发展平稳;钙基产业加速调整,炉窑企业政策性关闭进展顺利,新进规企发展迅猛。忙生产、赶订单、拓市场,一季度,全县民营企业家斗志昂扬,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奋勇争先的热潮。
  走进位于青阳经开区的安徽意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数台压铸机器高效运转,正在进行加工、冲压、铸型等一系列工序,一件件镁合金金属轮毂逐渐成型。该公司是一家高端镁合金压铸件生产与服务企业,去年5月落户青阳经开区,从签约落户到投产达效用了不到3个月。该公司总经理朱立年告诉笔者,今年以来,公司销售额持续增长,今年有信心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
  “青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逐渐完善的镁合金产业链,这为我们公司减少很多成本。”朱立年道出了企业落户青阳的原因。得益于镁产业的“磁吸”效应,路飞镁业、镁源动力、双友集团等数十家优质企业正在青阳经开区加速集聚。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厂房里,一排排崭新的数控设备正在加紧生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螺丝、螺帽产品。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该县众多传统制造企业、矿山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通过“ 机器换人”,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传统企业同样焕发新生:九华黄精深加工车间里,新研发的九华黄精生产线高速运转,将深山药材变成网红饮品。工业战线“老树新枝”与“新芽成林”的交响,奏响了青阳制造向青阳智造的转型强音。
  攻坚:重大项目蓄势赋能
  发展的热度,在项目攻坚一线持续升腾。
  走进丁桥镇产业园区,由安徽泫氏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炉技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一线工人奋战正酣。据了解,该公司生铁高炉—烧结功能区提升技改项目主要是新建1台60平方米烧结系统,并配备配料室、混合制粒系统、烧结室等相关设施设备,同时完善信息、质量检测、供电、给排水等系统。“生铁高炉—烧结功能区提升技改项目总投资5.9亿元,目前正在进行烧结工序的设备安装,预计6月份点火投产。正式投产后,公司总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该项目负责人姬俊明介绍,“这个技改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优化工艺流程、降低单位能耗,还将对丁桥镇的转型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木镇工业园区,池州鑫力达科技有限公司初具规模。作为青阳高端装备产业重点项目之一,该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建了一座标准化厂房和办公楼、宿舍区,目前设备已经进场,预计6月初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000台中、大型智能装备及百吨级铸件及组件的能力。”该公司现场负责人孙力说。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该县坚持“项目为王”,用好用活周末要素会商、重大项目赛马、亮灯预警等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抓好项目推进,让新老产业并行发展,上下游企业互补融合。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到12.1%;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61.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9个,引进省外投资88.8亿元。
  焕新:消费活力加速释放
  夕阳西下,芙蓉湖畔的霓虹灯渐次亮起,青阳的夜间魅力开始释放:商业街人潮涌动,顾客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尽情挑选;庙前镇的农家乐里,一桌桌农家土菜被端上餐桌;朱笔老街的“露营烧烤”“乡野酒吧”游人如织… …
  近年来,青阳坚持以新思路打开新空间、新打法培育新动能、小妙招打造新场景,大力实施文旅“双百”工程,创新布局咖啡、露营、汉服等消费休闲新场景,打造特色消费空间,提供独特旅游体验,推动消费活力加速释放。
  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4亿元,同比增长5.2% , 超全市平均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亿元,同比增长5.2%。全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势良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3%。
  起势映照后势,开局预示全年。青阳以6.8%的经济增速,不仅跑出了开局起势的“第一棒”,更在“稳”与“进”“破”与“立”的辩证中,展现出县域经济的强大韧性。青阳将以永不停歇的奋进姿态,向着“全省争先进、全市走前列”的目标全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