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0日
藏匿乡野的味觉“宝藏”
  □ 记者 王齐斌
  周末的快乐,是和好友们相聚的时光赋予的。一早王金华就开始给朋友们打电话:“今儿咱们到常去的私园小馆聚聚。”随后又给店主王义平打去电话,“老板,晚上要个包厢,七八个人,记得备好河虾和猪尾巴烧排骨!”王义平挂完电话,跑到后厨,拍着掌勺师傅的肩膀叮嘱:“今晚有客人订了河虾,确保每一只都是活虾。咱们这饭馆,差一分新鲜,客人就差一份信任。”
  私园小馆藏身于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自2023年开业起,七间新中式包厢日日客满,每月营业额都很可观。而创造这一佳绩的,是心怀餐饮热忱、历经风雨却愈挫愈勇的王义平。
  2003年,王义平初中毕业,为谋生计踏入餐饮行业。他从西峰山庄的后厨学徒做起,8个月后奔赴贵池、九华山等地,沉浸于池州各地餐饮风味的学习探索。凭借着勤学苦练,他的技艺日渐精湛,工资也水涨船高,2015年月工资达到万元。
  然而,王义平却并没有满足,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创业梦。2017年,他在青阳县城山水华城小区盘下一家小饭店,但初次创业不足一年便折戟沉沙。可挫折并未磨灭王义平的斗志,他深知失败乃成功之母,便四处求学精进厨艺。2019年,他与亲戚在青阳县城合伙开起了400多平方米饭店,却因疫情影响无奈停业。
  两次失败,常人或已心灰意冷,王义平却愈发坚定重头再来的决心。2023年,他与朋友一起投入300万元打造私园小馆。为了这次全新启航,他经历了一段闭门反思、潜心钻研的时光,只为能给食客们呈现最完美的菜品。
  猪尾巴烧排骨是私园小馆的招牌菜,源于王义平对传统风味的创新演绎。王义平与厨师团队反复研讨,从食材的挑选到火候的把控,每一个环节都精雕细琢。他们先是将猪尾巴精心处理,切成小段,用秘制香料腌制入味。排骨则经过精心挑选,选取肉质紧实、富有弹性的部位。在炒制过程中,掌握火候是关键,先将猪尾巴和排骨一同煸炒,使其表面微微焦黄,锁住肉汁的鲜美,再加入特制的酱料和高汤,小火慢炖。在这漫长而精细的烹饪过程中,王义平不断尝试与调整,从最初的火候掌握不稳,到后来对酱料比例的精准拿捏,直至那浓郁醇厚的猪尾巴烧排骨臻于完美,成为了饭馆引以为傲的招牌菜之一。
  私园小馆开业以来,王义平同厨师团队一道,用心钻研烹饪技艺,不断改良创新菜品,牛三宝、开胃风味猪肚等招牌菜不断诞生,成为食客们的必点菜品。
  食材是餐饮经营的生命线。每天清晨5点多,王义平便驱车前往铜陵采购河虾等河鲜,用增氧泵全程护送保鲜活。肉类他都是选用价格比普通猪肉贵两三块的黑猪肉,蔬菜则是从周边农户家里采购。“从源头把控食材品质,才能坚守餐饮原味与匠心。”王义平说。
  凭借好食材与好味道,私园小馆赢得众多食客青睐。在合肥做工程的陈先生,因项目驻扎青阳,自从来过私园小馆后,味蕾被彻底征服。此后每次来青阳,必点名到私园小馆。陈先生笑言:“太喜欢这里的菜品,菜单我都能背下来。”
  如今,私园小馆在青阳美食版图中崭露头角。望着食客大快朵颐的样子,王义平满心感慨:“创业过程艰辛,但能做热爱的事情,让食客满意,也很有意义!”这小小的饭馆,承载着王义平的创业梦想与坚守,也见证着他在餐饮路上的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