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13日
乐在田间地头
洪小群
  江风吹来,带着暖意,将江南岸的桃李吹得红晕起来。田地间麦浪翻滚。朋友说,他家的麦子熟了,我们可以前往“拾麦穗”。这是我在前不久与他的一场约定,我想去体验一下田间劳作的感受。
  “拾麦穗”,我上小学就学过,具体到生活中,还真没有在田地里拾过。如今见到“麦穗”,是在一些商家店铺开业时。其门面前摆放着一捧捧花束形状的“大麦”,预示“大卖”之意。
  记得在我中学时期,我妈数落我时会经常提及“韭菜、大麦都不分的人”。我当时纳闷:韭菜是绿色,麦子是黄色,都不是一个色系,我妈是怎么比的?后来才明白,我妈为什么拿绿油油的麦苗与韭菜来相提并论。那时,我妈不让我分担家里的任何活计,只希望我一心一意地读书,且将来有所成就。惭愧的是,干活我没做多少,成绩没达到我妈的期望值。
  这回来到朋友家,在院子外放眼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黄。我们前往地头,一路上的蔬菜瓜果吸引着我的眼球。番茄一小撮一小撮地垂在枝头,辣椒已有两寸长,头顶黄花的小黄瓜已有小拇指粗,最可人的是西瓜地,像是打翻了几筐圆溜溜的小皮球,散落在地里。
  四周空旷寂静,我站在田埂上,耳边有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的麦浪声。鸟儿在空中盘旋,蝴蝶在麦间飞舞,似在庆祝丰收。近处,麦穗们颔首低眉,如同谦谦君子。朋友说,田埂周围的麦子是收割机的作业盲区,因此我们可以手工收割,体验收麦子的乐趣,也可以去田里捡拾些掉落的。这时,早就做好充足准备的我们,换上了防晒衣服后,便兴奋地闯入半人高的麦丛中。
  “ 许多狗尾巴草啊!”错把小麦当成狗尾草的小宝一声惊呼,让我们一行大笑起来。此刻,忽然领悟到带着7岁的小宝一起踏入这田间地头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这可不是狗尾巴草。这是小麦。我们吃的面条、馒头、包子都是用这个磨成粉做成的。外婆之前还用小麦的秆子编草帽、编扇子。你仔细看,这个麦秆是空心的,等会拿回去一根当吸管用好不好……”我妈一边耐心地讲给她听,一边牵着她走进麦丛中。“阿婆,这个好戳人。”“是吧,这戳人的尖刺叫麦芒。跟针的尖尖一样,对吧?”此刻的“麦芒”似乎也具象化起来。
  虽说阳光不刚烈,有微风,但如果全副武装起来,在这田里干农活还是会汗流浃背的。好在田埂边有一棵桑葚树,其下可供我们中场休息。桑葚树上还挂着零星的果子。由于树不高,站在树下,抬手便可摘到。熟透的桑葚,用手轻轻一碰,便落入掌心。这纯天然的果子甜中微微带着酸,放入口中一抿即化,指尖留下紫色的汁水也忍不住舔上一舔。我们边吃边赞叹,顾不上满口早已被果子染成的紫色的牙。
  “这果子好吃,只是采摘起来比较麻烦。”我边往嘴里塞着果子边对朋友说。“在桑葚成熟的早期,果子多,只要用一块干净布铺在树下,然后爬上枝头,轻轻摇晃树枝,那些熟透的果子会自然脱落下来。”“哦——这样子啊!”这倒让我有所醒悟。
  因有了“战果”,我们费力地拖着往回走,小宝一个劲地念叨:明年还要来吃桑果,然后带些叶子回去喂蚕宝宝。小孩的话,让我想起了过去,觉得她是这次收获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