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3日
叶挺:毕生奋斗为人民的“铁军”名将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期间,他率第四军独立团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在海外流亡10年。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真诚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组织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并出任军长。1937年11月3日,他到达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组建新四军事宜。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军事战略。次日,党中央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说:“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的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他聆听了毛泽东这段热情洋溢和充满对自己信任的讲话后,非常激动地说:“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新四军建军后,叶挺坚持“四操三讲堂”制度,加强训练,以身作则,整顿军纪。在炎热的夏季,他带领部队跋山涉水,汗流如雨;在寒冷的冬季,他带领战士们破冰踏雪,驰骋山林。他深知,北伐战争期间,独立团之所以能够无坚不摧,百战百胜,关键是部队经过严格的训练。他提出“苦练出精兵”,希望发扬“铁军”的好传统,把新四军建成一支铁的军队。“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支军歌,表达了全军战士的豪气,也表达了他的心愿。
1939年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传达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帮助新四军领导确定发展方向。对于新四军今后的活动方针,周恩来同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概括成:“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这个提法,获得中共中央的赞同。叶挺坚决执行这一战略方针,指挥新四军健儿挺进大江南北。1939年5月,他越过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对部队进行整顿、扩编,分别挺进皖东敌后,在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2日,日军5000余人在空军配合下,分两路进攻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亲赴前线指挥军部直属部队,选择险要地形部署兵力,以节节堵截、相机反击、日夜袭扰的积极防御战法,消耗、疲惫敌人,经7昼夜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于8日晨将敌人全线击退。随后率部猛烈追击至泾县县城,再度将敌击溃,收复县城。此次战斗,他几次遭险,毫不畏惧。有一次,敌机丢下炸弹,警卫员被炸伤,他被埋上满身泥土,军帽也不知飞到何处,他挺起身来继续指挥战斗,充分显示了他那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
叶挺在新四军任职期间,利用他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为新四军的组建、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军部机构的建立健全、军费的筹措、人员的招募、物资的补充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不仅吸收了大量的爱国青年投入新四军,而且动员了许多文化人和专家参加,使新四军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动员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朱克靖来担任战地服务团团长;邀请医学专家沈其震担任新四军医务处处长;安排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林植夫担任敌工部部长;还有经济学家钱俊瑞、薛暮桥,音乐家任光、何士德等都被委以重任。新四军成立时,仅有6200支枪,他想方设法从香港买回了3600支,大大地武装了新四军。新四军的干部和警卫部队使用的短枪,都是他买来的。他为了买枪,让夫人李秀文变卖了她家的家产,叫自己的胞弟叶辅平担任新四军军需处长,还动员了自己的几个侄子参加新四军。叶辅平在赴香港处理军需物资的归途中,不幸以身殉职。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峻情况下,叶挺发表演说:“我们这支队伍,是党和人民的革命武装,为了抗日,为了劳苦的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献身革命事业的关键时期到了。宁可战死,绝不屈服。从我起,到每一个战斗员、指挥员、炊事员……战斗到一人、一枪、一弹,绝不屈服。如果我叶挺临阵脱逃,任何一个士兵,都可以执行枪决。”并电示中共中央:“上下一致,决心打到最后一人一枪。”随后,他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7昼夜。后来,为了保全新四军有生力量,他冒险下山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非法扣押。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8日,叶挺由重庆乘飞机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13日,《新华日报》发表的题为《中国人民无可补偿的损失》的社论中称他是“北伐时期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是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民为之感动,每个中国军人为之感动”。周恩来称他“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来源:《安徽日报》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真诚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组织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并出任军长。1937年11月3日,他到达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组建新四军事宜。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军事战略。次日,党中央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说:“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的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他聆听了毛泽东这段热情洋溢和充满对自己信任的讲话后,非常激动地说:“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新四军建军后,叶挺坚持“四操三讲堂”制度,加强训练,以身作则,整顿军纪。在炎热的夏季,他带领部队跋山涉水,汗流如雨;在寒冷的冬季,他带领战士们破冰踏雪,驰骋山林。他深知,北伐战争期间,独立团之所以能够无坚不摧,百战百胜,关键是部队经过严格的训练。他提出“苦练出精兵”,希望发扬“铁军”的好传统,把新四军建成一支铁的军队。“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支军歌,表达了全军战士的豪气,也表达了他的心愿。
1939年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传达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帮助新四军领导确定发展方向。对于新四军今后的活动方针,周恩来同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概括成:“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这个提法,获得中共中央的赞同。叶挺坚决执行这一战略方针,指挥新四军健儿挺进大江南北。1939年5月,他越过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对部队进行整顿、扩编,分别挺进皖东敌后,在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2日,日军5000余人在空军配合下,分两路进攻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亲赴前线指挥军部直属部队,选择险要地形部署兵力,以节节堵截、相机反击、日夜袭扰的积极防御战法,消耗、疲惫敌人,经7昼夜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于8日晨将敌人全线击退。随后率部猛烈追击至泾县县城,再度将敌击溃,收复县城。此次战斗,他几次遭险,毫不畏惧。有一次,敌机丢下炸弹,警卫员被炸伤,他被埋上满身泥土,军帽也不知飞到何处,他挺起身来继续指挥战斗,充分显示了他那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
叶挺在新四军任职期间,利用他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为新四军的组建、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军部机构的建立健全、军费的筹措、人员的招募、物资的补充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不仅吸收了大量的爱国青年投入新四军,而且动员了许多文化人和专家参加,使新四军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动员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朱克靖来担任战地服务团团长;邀请医学专家沈其震担任新四军医务处处长;安排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林植夫担任敌工部部长;还有经济学家钱俊瑞、薛暮桥,音乐家任光、何士德等都被委以重任。新四军成立时,仅有6200支枪,他想方设法从香港买回了3600支,大大地武装了新四军。新四军的干部和警卫部队使用的短枪,都是他买来的。他为了买枪,让夫人李秀文变卖了她家的家产,叫自己的胞弟叶辅平担任新四军军需处长,还动员了自己的几个侄子参加新四军。叶辅平在赴香港处理军需物资的归途中,不幸以身殉职。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峻情况下,叶挺发表演说:“我们这支队伍,是党和人民的革命武装,为了抗日,为了劳苦的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献身革命事业的关键时期到了。宁可战死,绝不屈服。从我起,到每一个战斗员、指挥员、炊事员……战斗到一人、一枪、一弹,绝不屈服。如果我叶挺临阵脱逃,任何一个士兵,都可以执行枪决。”并电示中共中央:“上下一致,决心打到最后一人一枪。”随后,他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7昼夜。后来,为了保全新四军有生力量,他冒险下山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非法扣押。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8日,叶挺由重庆乘飞机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13日,《新华日报》发表的题为《中国人民无可补偿的损失》的社论中称他是“北伐时期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是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民为之感动,每个中国军人为之感动”。周恩来称他“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