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5日
江南集中区:“绿灯”护航项目“轻装快跑”
□ 记者 鲍勇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牢固树立“绿灯给企业,红灯给自己”的理念,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深化涉企服务改革,高效破解制约企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持续擦亮“零距离、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名片。
6月9日中午,集中区农产品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工程资料办事员何娟急匆匆地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审批综合窗口,请求加急审核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事项。窗口服务人员阮芳翔放弃午休,一小时内高效办结了施工许可证,将系统承诺办理时限压缩了2天。政务服务“午间不停摆”,正是集中区践行“绿灯给企业,红灯给自己”服务理念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集中区主动学习借鉴沪苏浙等产业前沿地区在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建立服务事项清单化、政务服务便民化、代办服务专业化、中介服务平台化“四化”服务标准,以深化制度创新推动流程再造,努力打造透明、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 目前已系统集成‘一门一窗一网’服务模式,将315项服务事项无缝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医保、社保等345项政务集中受理,82项跨部门事务‘ 一窗通办’;为重大、紧急项目开通‘极速通道’,针对高频办理事项实行证明免交、证照免带等‘减负’举措,推动审批环节减少17.8%,时限平均压缩1.9个工作日。”集中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彭鹏介绍,为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中心不仅设置了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还同步创新中介服务PC端、手机端和触屏端“三端”平台,推动1300余项省、市通办服务事项自助办,安评、环评等23项服务事项“指尖”办。
在精简办事流程的同时,集中区还组织专业队伍,推行“专职代办+部门协办”,让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委托集中区全程代办项目供地、企业设立等40项业务。池州氢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是集中区落户企业——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池州生产基地的电池供应商,为强化业务对接合作,准备在集中区设立新公司,但相关负责人因事无法到现场办理。集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代办窗口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在确定公司名称和企业提交设立登记信息采集表的基础上,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进行电子化申报,并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设立登记。
企业吹哨,服务秒到。集中区改革攻坚的矛头直指企业“急难愁盼”。
安徽九华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集中区投资兴建以织造、印染、后工艺为一体的年产28亿米纺织品智能产业园。去年,该公司向集中区管委会提出诉求:项目生产需使用大量蒸汽,希望建一条直通车间的供热管线。当时,该项目已进入厂房主体施工阶段,建设供热管网时间紧、任务重,集中区迅速成立工作推进专班,“一站式”推进跨部门协调、资金统筹、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各环节工作,确保企业投产前完成九华电厂——九华蓝项目蒸汽管网建设。去年9月开工以来,这条总长10.28千米、安徽省内采用拖拉技术跨度最长、管径最大的蒸汽管道,已完成项目总进度的80%,预计今年8月份全面竣工。
“这条蒸汽管道不仅是连接电厂与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一座政企双向奔赴的‘连心桥’。”九华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孟妃莹对集中区管委会主动担当、“急企业之所急”的服务姿态赞不绝口。
当前,集中区正以“访企专题行动”为抓手,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加快推动“为民办实事、为企解难题”。在走访中,集中区收集到安徽灵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安徽思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反馈的梅雨季节厂房渗漏水问题,管委会迅速安排相关部门简化工作流程,以最短时间帮助企业完成了厂房维修。接下来,集中区还将针对企业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启动“厂房焕新”工程,融合新型防水工艺与智能绿色技术,打造更安全现代化生产空间,保障后续招引企业快速入驻投产。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今后,集中区将继续对标发达地区先进标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缩减办事时限,聚焦企业群众所想、所需、所盼,以更真心的服务、更贴心的举措,高效推动问题解决,靶向破解发展‘瓶颈’,让‘绿灯’始终照亮企业前行之路。”集中区营商办负责人章正春表示。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牢固树立“绿灯给企业,红灯给自己”的理念,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深化涉企服务改革,高效破解制约企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持续擦亮“零距离、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名片。
6月9日中午,集中区农产品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工程资料办事员何娟急匆匆地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审批综合窗口,请求加急审核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事项。窗口服务人员阮芳翔放弃午休,一小时内高效办结了施工许可证,将系统承诺办理时限压缩了2天。政务服务“午间不停摆”,正是集中区践行“绿灯给企业,红灯给自己”服务理念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集中区主动学习借鉴沪苏浙等产业前沿地区在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建立服务事项清单化、政务服务便民化、代办服务专业化、中介服务平台化“四化”服务标准,以深化制度创新推动流程再造,努力打造透明、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 目前已系统集成‘一门一窗一网’服务模式,将315项服务事项无缝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医保、社保等345项政务集中受理,82项跨部门事务‘ 一窗通办’;为重大、紧急项目开通‘极速通道’,针对高频办理事项实行证明免交、证照免带等‘减负’举措,推动审批环节减少17.8%,时限平均压缩1.9个工作日。”集中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彭鹏介绍,为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中心不仅设置了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还同步创新中介服务PC端、手机端和触屏端“三端”平台,推动1300余项省、市通办服务事项自助办,安评、环评等23项服务事项“指尖”办。
在精简办事流程的同时,集中区还组织专业队伍,推行“专职代办+部门协办”,让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委托集中区全程代办项目供地、企业设立等40项业务。池州氢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是集中区落户企业——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池州生产基地的电池供应商,为强化业务对接合作,准备在集中区设立新公司,但相关负责人因事无法到现场办理。集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代办窗口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在确定公司名称和企业提交设立登记信息采集表的基础上,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进行电子化申报,并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设立登记。
企业吹哨,服务秒到。集中区改革攻坚的矛头直指企业“急难愁盼”。
安徽九华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集中区投资兴建以织造、印染、后工艺为一体的年产28亿米纺织品智能产业园。去年,该公司向集中区管委会提出诉求:项目生产需使用大量蒸汽,希望建一条直通车间的供热管线。当时,该项目已进入厂房主体施工阶段,建设供热管网时间紧、任务重,集中区迅速成立工作推进专班,“一站式”推进跨部门协调、资金统筹、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各环节工作,确保企业投产前完成九华电厂——九华蓝项目蒸汽管网建设。去年9月开工以来,这条总长10.28千米、安徽省内采用拖拉技术跨度最长、管径最大的蒸汽管道,已完成项目总进度的80%,预计今年8月份全面竣工。
“这条蒸汽管道不仅是连接电厂与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一座政企双向奔赴的‘连心桥’。”九华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孟妃莹对集中区管委会主动担当、“急企业之所急”的服务姿态赞不绝口。
当前,集中区正以“访企专题行动”为抓手,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加快推动“为民办实事、为企解难题”。在走访中,集中区收集到安徽灵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安徽思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反馈的梅雨季节厂房渗漏水问题,管委会迅速安排相关部门简化工作流程,以最短时间帮助企业完成了厂房维修。接下来,集中区还将针对企业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启动“厂房焕新”工程,融合新型防水工艺与智能绿色技术,打造更安全现代化生产空间,保障后续招引企业快速入驻投产。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今后,集中区将继续对标发达地区先进标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缩减办事时限,聚焦企业群众所想、所需、所盼,以更真心的服务、更贴心的举措,高效推动问题解决,靶向破解发展‘瓶颈’,让‘绿灯’始终照亮企业前行之路。”集中区营商办负责人章正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