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5日
“毛孩子”带火“它经济”
— —池州宠物行业发展观察

位于石台县仁里镇的池州宇诺工艺品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在探讨宠物用品设计方案。

2025池州乡村旅游线路发布暨谛听九华·青阳宠物友好嘉年华系列宣传活动现场,游客带着“毛孩子”一起领取活动物资。  

石台县西黄山景区里,游客与“ 毛孩子”共度旅游时光。

石台县西黄山景区里,游客与“毛孩子”共度旅游时光。

“毛孩子”在九子岩景区等候缆车,该景区做到一车次一消毒。

  当宠物从“玩伴”变成“家人”,江南小城池州,正用细腻的回应,接住这份牵挂:街头宠物服务店里,“95后”店主成为“它经济”鲜活力量;青山绿水间,“毛孩子”跟着主人攀峰踏浪;石台大山的车间里,宠物用品正在打包准备漂洋过海……
  从朝夕相伴的伙伴,到产业链条的兴旺,池州的“它故事”里,藏着人与万物共处的智慧,更浸透着一座城市对温情的悉心呵护。
  毕竟,让每一份牵挂有处安放,才是生活最生动的模样。
  这个家,不只有他,有她,还有它
  暮色渐浓,主城区大大小小的公园里热闹起来。“铲屎官”们牵着爱犬、抱着猫咪,开启了一天中最温馨的陪伴时光。在池州,越来越多的人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而城市的环境与设施也在悄然回应这份“双向奔赴”。
  6月25日,记者在天堂湖公园见到白媛媛时,她正牵着狗绳,陪一只雪白的萨摩耶快步走着。“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和团团几乎每天都这样一起散步。”白媛媛说,八年前,正是因为这只小狗一身蓬松的雪白毛发,她把它带回了家,取名“团团”。
  为了给团团更好的生活条件,白媛媛每月花费约2000元用于宠物开销,并在换新房时特意选择一楼,以方便团团活动。“工作累,备考坚持不下去时,团团一靠过来,疲惫和烦躁就没了。”她说。
  “以前我爸妈不接受团团,现在全家人都把它当家庭一分子。做饭时特意少放盐,生怕它吃了对身体不好。”说起和团团的故事,白媛媛眼里泛起笑意,“在我心中,它是无可替代的青春陪伴。”
  采访“70后”宠物主人丁春迎时,他和妻子赵晴正各自忙碌着:一人在猫舍周边打扫卫生,另一人在厨房里为猫咪准备食物。“我从小就喜欢养猫,前些年居住环境改善后,终于有了饲养条件,赶紧养了一只和小时候那只一模一样的土猫,熟悉的感觉回来了。”丁春迎说。
  宠物花费中,生病就医是较大的开支。丁春迎回忆说,去年,其中一只猫因病治疗,仅医疗费用就超过万元,所幸最终康复。
  “为它们如此费心,会不会觉得累?”记者忍不住问道,赵晴笑着回答:“一开始我确实有些难以接受,但时间久了,发现它们其实很招人疼哦。”她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入坑”经历:最初,只是为了配合丈夫的爱好,她每天都会亲手为家里的两只猫准备食物并负责投喂。没想到,猫咪反而对她更加亲近。
  傍晚时分,漫步池州街头,在公园、河边步道遛狗遛猫的市民随处可见。大家自觉牵绳,维护公共秩序。不少公园内设有宠物垃圾桶,方便清理宠物粪便。
  这一切离不开池州市对宠物管理工作的重视与规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2022年修改完善的《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为全市宠物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共六章四十五条,明确了政府部门职责,实行城乡有别的分区域养犬管理制度。
  市公安部门持续推进养犬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犬证4384张;市城市管理部门今年以来已出动执法人员620余人次,查处遛狗不牵绳等违法行为25起,处罚1250元,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332起。此外,主城区多个公园设置了近40个宠物拾便箱,有效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水平。
  夜幕落下,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人们笑着聊着,顺手将收集的宠物粪便丢进专用垃圾桶。“毛孩子”们用最纯粹的陪伴,扮演着不一样的“家人”角色,也赢得了社会的接受、认可和宠爱。
  宠爱,不只是喂饱,更是呵护
  和“毛孩子”相处,是个技术活。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当下的“铲屎官”们,已经不局限于把宠物喂饱,如何让它们更健康、更和谐地与人类相处,成为他们更高的追求。一股鲜活的经济力量也随之在池州悄然释放。
  “十几年前,我刚到池州创业那会,街上遛的大多是土狗,养猫的人一年到头都见不着几个。”6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主城区秀山路上的宠颐生池州贝乐康宠物医院,宠物医生方开云一边整理着疫苗接种记录一边感慨,“现在年轻人带着布偶猫、柯尔鸭来问诊是常事,养宠人群的变化,我算是亲眼见证了。”
  方开云介绍,早期养宠多是老年人图个陪伴,对宠物的健康以及对养宠家庭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主人觉得打疫苗浪费钱,现在不一样了。”他翻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前阵子有个客人,提前三个月就预约进口疫苗,还反复确认接种流程。”
  说到宠物医疗,方开云说:“宠物和人一样,年纪大了容易得肝腹水、肿瘤。不过现在犬瘟猫瘟少多了,疫苗普及确实起了大作用。”他还分享了个故事:“有位中华田园犬主人,为了给患有肝腹水的狗狗治疗,前后花了10万,硬是多陪了它一年多。这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年轻人创业时,都选择与宠物服务的创业项目。
  在位于建设西路的贵池区犬犬之心宠物店,28岁的店主邱震宇告诉记者:“我们这训练科目可多着呢!”他拍了拍身旁乖乖坐定的德牧,“基础的坐卧立,高级的帮主人拿拖鞋、关门,只要狗狗性格合适,都能定制训练方案。”
  邱震宇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伍后他特地去宠物美容学校学习,如今店里墙上挂满了警犬训练、宠物行为学等证书。“现在的养宠人对宠物要求高,不光要听话,还想让狗狗当‘网红’。”他笑着展示手机里一只会转圈叼球的边牧视频,“这种网红类训练套餐,咨询的人比较多。”
  对于不良行为纠正,邱震宇有着自己的见解:“很多人头疼狗狗拆家、乱尿,其实是没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他指向价目表,“每项纠正服务500元,上个月刚帮5只狗狗改掉了坏习惯。”开店三年,他已经为50多位顾客提供过服务。
  “95后”女孩高丹大学毕业后,在主城区人民路上开了一家其乐宠物服务店。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忙着为一只小狗洗澡,一旁还有2只狗狗在排队等候。
  “当初带宠物去南京过生日,接触到宠物烘焙,体验感非常好,就决心回池州创业。”高丹回忆道,2022年8月,凭着这份热爱开了一家线上店,从首家宠物烘焙工作室起步,克服市场拓展难题,半年后升级成集洗护、售卖宠物用品为一体的线下店。目前店里主打为宠物打造韩版萌系造型,吸引众多顾客关注,每个月提供服务次数接近400次。
  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市宠物行业店铺已达到一定规模,仅仅宠物医院等医疗机构,在主城区就有8家,宠物美容服务机构达到110家。
  来池州,带“毛孩子”在青山绿水间撒欢儿
  暑假伊始,合肥游客汪向阳带着他的金毛犬入住酒店。安顿好这位“特殊家人”后,他安心与朋友结伴登山。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池州已寻常可见。
  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的五溪山色大酒店,宠物友好服务已推行多年。
  “既要让带宠物的游客住得舒心,也兼顾其他客人的感受。”酒店前厅经理徐美玲介绍,入住时签订的协议明确禁止宠物在房间洗澡排便,客房充足时会将两类客人的房间拉开距离。此外,酒店还备有宠物专用毛巾、设立寄存室方便游客上山时托管,清洁人员会对宠物入住过的房间进行深度消毒,细致的服务让这里每周都有3到5位携宠客人到访。
  石台县的青山绿水青草地,藏着宠物们的快乐天地。
  牯牛降风景区全年向“毛孩子”敞开怀抱,免费乘车、专属亲水区域、牵引绳租赁等服务,让今年2000余名携宠游客得以自在徜徉在青绿之间。不远处的西黄山景区更添温情,宠物可随主人乘竹筏漂流,景区收养的流浪猫经打理后,成了游客身边的温顺“陪伴”和“治愈”心灵的精灵。
  “家里的狗子在这里玩水很开心,进入景区和游玩,都很‘丝滑’。”“这里的工作人员也都很有爱心,‘铲屎官’们快冲,值得来玩耍”……社交平台上,游客们纷纷分享玩耍的照片,成了这些景区最生动的推介。
  文旅与宠物经济的碰撞,在青阳县擦出更亮眼的火花。今年4月,该县在朱备镇九子岩景区举办2025池州乡村旅游线路发布暨谛听九华·青阳宠物友好嘉年华系列宣传活动,发布“东九华·九子岩萌宠祈福之旅”精品线路,吸引全国13省市宠物家庭、43位宠物达人、13家宠物行业品牌加入,相关话题曝光量达2亿次,直接火爆了各大社交媒体的宠物圈。
  “这是探索‘宠物经济+文旅’的新尝试。”青阳县文旅局副局长周漩表示,发展宠物旅游已成为满足“铲屎官”群体需求、开辟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青阳县依托九华山东大门庞大游客流量、“谛听”文化特色IP以及完善的乡村旅游设施等优势,积极推进“宠物+文旅”融合。当地将深化“宠物友好”理念,并联合长三角宠物行业协会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实现乡村振兴与文旅经济双赢。
  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目前我市36家A级旅游景区支持宠物入园,九华山机场提供宠物承运业务,并持续推动露营基地、酒店民宿等支持携宠入住。以青山绿水为底色,我市用温馨的细节书写着人与万物和谐共处的文旅新篇。
  从宠物用品生产到行业人才储备,“它经济”悄然“绽放”
  6月26日,位于石台县仁里镇的池州宇诺工艺品有限公司内,机器运转声与工人操作声交织,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流水线上,一批为英国客商定制的仓鼠笼与仓鼠屋即将完工。展示室里,公司总经理姚昌中指着一排样品介绍:“我们设计的猫爬架、鸟窝等11种宠物周边产品在海外颇受欢迎,今年来自英、美、日的订单持续不断,仅宠物制品预计全年订单量就能达到30多万元人民币。”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7年10月的生产型外贸企业,宇诺工艺品有限公司专注于竹木制家居工艺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企业正规划新建2栋标准化厂房,将有效破解产能扩张的瓶颈问题,为更多宠物周边用品的制造和出口提供支撑。
  我市宠物制品产业的初步探索,依托于本地丰富的竹木草资源优势。近年来,该类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记者从池州海关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全市出口含宠物制品在内的竹木草制品达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宠物饲料出口30万元人民币,增幅更是高达104.7%。从生产端的产能升级到出口数据的亮眼表现,池州宠物产业链正通过上下游协同发力,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行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池州优势明显。
  近日,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健康系,宠物医疗与技术专业的二年级学生秦康正为备考兽医资格证忙碌。“现在宠物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考下资格证后待遇能提升不少。”简单的话语折射出涉宠专业的热度。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宠物医疗技术专业负责人吴华健介绍,该校自2008年开设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至2023年新增宠物医疗技术专业,报考人数持续走高,动物医学、宠物医疗与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三个专业成为就业“爆款”。
  “主城区有一半的宠物医院,都是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创业开办的。”吴华健说,该专业每年为行业输送300多名毕业生,其中动物医学专业200余人、宠物医疗技术专业100余人。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宠物医院担任医师助理、专科护理、影像技师等工作,月薪普遍在6000至10000元,有的甚至更高,比如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毕业生年薪可达15至20万元。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学校已与省内外60多家宠物医院及企业建立定向输送机制。
  在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的双重支撑下,我市宠物产业正在蓄势待发。
  6月2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与安徽省宠物行业协会举行工作会谈。协会执行会长何一民的发言传递出与池州加强合作的信心:“池州具备产业基础、文化IP、区位交通三重优势,我们计划在项目落地、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特色宠物产业示范区。”展望池州宠物行业发展,何一民表示:池州以“食品制造为基、智能创新为翼、文旅融合为势”,可以力争在3至5年内,建成集生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推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
  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汪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