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8日
让“东至味道”香飘全国
□ 通讯员 杨文涛
洋湖镇珠虹村委会副主任郑栒是乡亲们口中“敢啃硬骨头”的新农人。从稻虾共养遇到挫折,到蜜蜂养殖成功转型,再到电商领域实现突破,他用6年时间,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镌刻下属于新一代青年的奋斗印记。
虾塘里读懂创业
2019年,28岁的郑栒站在家乡的田埂上,目睹老人们佝偻着背耕作于产量低迷的稻田里,又见满载龙虾的三轮车在凌晨三点的菜市场忙碌,这个出身农村的青年逐渐领悟了乡村振兴的密码。
创业在晚霞与星光的交替中展开。郑栒白天处理村务,夜晚则手持手电筒修补虾塘的漏洞,清晨踏着露水蹲守在菜市场大声吆喝叫卖。现实却如同冰冷的塘水般残酷——2020年夏季,龙虾价格骤跌至每斤8元,积压的成虾在塘中翻起肚皮。郑栒蹲在塘边,心中不禁自问:“是选择退回城市过安逸生活,还是在泥泞的乡村道路上蹚出一条新路?”
“小力量”编织“共富梦”
虾塘的挫败让郑栒意识到:创业不能只靠“蛮力”。正当他进退两难时,山间飞舞的小蜜蜂,吸引了他的目光。既能授粉改良生态,又能产出高附加值蜂蜜的蜜蜂,或许正是破题之道。
从“零”开始的“甜蜜事业”异常艰难,郑栒带着笔记本钻进养蜂户的院子,从辨认蜂箱里的蜂王开始学起。为了观察蜜蜂的习性,他在蜂场搭建起简易帐篷,忍受着蚊虫叮咬,详细记录下蜂群分箱的规律。3年里,郑栒的蜂箱从1箱扩展到120箱,还带着15户村民建起蜜蜂养殖合作社。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堆积在仓库的蜂蜜如何变成村民手中的钞票?2023年春天,郑栒站在装满蜂蜜的纸箱前,想起电商平台上热销的“农家土蜂蜜”,家乡的优质农产品,缺的不是品质,而是连接世界的“云桥梁”。
搭上互联网“快车”
“你不做,我不做,家乡的好产品就永远困在山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郑栒创立池州市农之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力求让家乡优质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向全国。为此,他坚持学习,潜心钻研。没有专业团队,他就白天当主播、晚上学剪辑,在视频直播间里,他捧着黑木耳介绍:“这是我们洋湖镇海拔500米以上山林里长的‘山珍’,泡发后肉厚无根… … ”
做电子商务,并非易事。郑栒跟着村民拍摄田间采收视频,用“原产地直供”打动消费者;为了保证咸鸭蛋品质,他蹲守鸭棚,记录产蛋周期;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他骑着摩托车跑遍周边村镇谈合作。如今,公司年销售额突破30万元,黑木耳、瓜蒌子等10余种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最让他骄傲的是,曾经滞销的蜂蜜成了“网红单品”。
在郑栒办公室的墙上,“让东至味道香飘全国”的标语格外醒目。他常言:“一人富裕不算富,让乡亲们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创业成功。”如今,这位“90后”新农人又萌生了新计划——打造“洋湖镇农产品品牌馆”,通过“品牌+互联网”模式,带动更多人参与,培养更多“农民主播”。
“大家早上好啊,今天小郑又带大家看我们的养蜂基地了。”每当清晨的阳光洒向洋湖镇的稻田,郑栒的直播间就会响起熟悉的开播声,透过镜头,蜂箱在花海中熠熠生辉,成千上万的小蜜蜂勤勤恳恳,远处的虾塘也在朝阳的映射下波光粼粼。郑栒在卖力地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
洋湖镇珠虹村委会副主任郑栒是乡亲们口中“敢啃硬骨头”的新农人。从稻虾共养遇到挫折,到蜜蜂养殖成功转型,再到电商领域实现突破,他用6年时间,在乡村振兴的考卷上镌刻下属于新一代青年的奋斗印记。
虾塘里读懂创业
2019年,28岁的郑栒站在家乡的田埂上,目睹老人们佝偻着背耕作于产量低迷的稻田里,又见满载龙虾的三轮车在凌晨三点的菜市场忙碌,这个出身农村的青年逐渐领悟了乡村振兴的密码。
创业在晚霞与星光的交替中展开。郑栒白天处理村务,夜晚则手持手电筒修补虾塘的漏洞,清晨踏着露水蹲守在菜市场大声吆喝叫卖。现实却如同冰冷的塘水般残酷——2020年夏季,龙虾价格骤跌至每斤8元,积压的成虾在塘中翻起肚皮。郑栒蹲在塘边,心中不禁自问:“是选择退回城市过安逸生活,还是在泥泞的乡村道路上蹚出一条新路?”
“小力量”编织“共富梦”
虾塘的挫败让郑栒意识到:创业不能只靠“蛮力”。正当他进退两难时,山间飞舞的小蜜蜂,吸引了他的目光。既能授粉改良生态,又能产出高附加值蜂蜜的蜜蜂,或许正是破题之道。
从“零”开始的“甜蜜事业”异常艰难,郑栒带着笔记本钻进养蜂户的院子,从辨认蜂箱里的蜂王开始学起。为了观察蜜蜂的习性,他在蜂场搭建起简易帐篷,忍受着蚊虫叮咬,详细记录下蜂群分箱的规律。3年里,郑栒的蜂箱从1箱扩展到120箱,还带着15户村民建起蜜蜂养殖合作社。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堆积在仓库的蜂蜜如何变成村民手中的钞票?2023年春天,郑栒站在装满蜂蜜的纸箱前,想起电商平台上热销的“农家土蜂蜜”,家乡的优质农产品,缺的不是品质,而是连接世界的“云桥梁”。
搭上互联网“快车”
“你不做,我不做,家乡的好产品就永远困在山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郑栒创立池州市农之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力求让家乡优质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向全国。为此,他坚持学习,潜心钻研。没有专业团队,他就白天当主播、晚上学剪辑,在视频直播间里,他捧着黑木耳介绍:“这是我们洋湖镇海拔500米以上山林里长的‘山珍’,泡发后肉厚无根… … ”
做电子商务,并非易事。郑栒跟着村民拍摄田间采收视频,用“原产地直供”打动消费者;为了保证咸鸭蛋品质,他蹲守鸭棚,记录产蛋周期;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他骑着摩托车跑遍周边村镇谈合作。如今,公司年销售额突破30万元,黑木耳、瓜蒌子等10余种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最让他骄傲的是,曾经滞销的蜂蜜成了“网红单品”。
在郑栒办公室的墙上,“让东至味道香飘全国”的标语格外醒目。他常言:“一人富裕不算富,让乡亲们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创业成功。”如今,这位“90后”新农人又萌生了新计划——打造“洋湖镇农产品品牌馆”,通过“品牌+互联网”模式,带动更多人参与,培养更多“农民主播”。
“大家早上好啊,今天小郑又带大家看我们的养蜂基地了。”每当清晨的阳光洒向洋湖镇的稻田,郑栒的直播间就会响起熟悉的开播声,透过镜头,蜂箱在花海中熠熠生辉,成千上万的小蜜蜂勤勤恳恳,远处的虾塘也在朝阳的映射下波光粼粼。郑栒在卖力地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