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0日
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需求、赋能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
把关爱送给“赶时间的人”
  □ 记者 潘欢欢
  “永胜巷里的宿舍楼全都换了新的单元号码牌,又大又清晰,我赶紧拍照发到微信群分享,以后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因找不到楼栋号而延误配送时间了!”7月1日上午,在主城区永胜巷粮食局宿舍7号楼,记者见到外卖骑手李霖。提及永胜巷区域新换的楼号牌,他的语气中满是喜悦。
  更新楼号牌给外卖骑手带来的便利,得益于市委社会工作部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坚持开门抓教育,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今年3月,市委社会工作部领导班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与新就业群体面对面交流,实时收集问题诉求。“饿了么”贵池区物流站站长陈河反映:“城区部分社区太大,楼号不清,送餐时找起来太费劲。”
  针对这一诉求,市委社会工作部立即牵头制订整改方案,依托市“小个专”(网约配送)综合党委联合市房地产管理处、市物业行业党委推动外卖骑手“友好小区”建设,对部分老旧小区楼栋号统一换新、安装反光标识,并在小区入口设立楼宇分布图和指示牌,解决部分小区“门难进”“路难找”“车难停”等问题。“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充分听取新就业群体意见建议,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拓展。”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陈燕表示。
  永胜巷位于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周边分布着土地局宿舍、粮食局宿舍、物资局宿舍等100余栋老旧楼宇。此前,因外墙老化、单元号脱落或遗失,初访者经常找不着门,快递员和外卖员频繁“迷路”。
  如今在永胜巷入口,一张“百荷园社区骑手友好便民地图”格外醒目。在这张地图上,清楚地标注了该区域单元宿舍楼的楼栋分布情况,以及药房、饭店、公共厕所等,成为骑手们的“导航神器”。“社区特别制作了‘骑手友好地图’,帮助他们优化送餐路线,提升工作效率。”百荷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唐甜告诉记者。
  外卖骑手“友好小区”建设,给新就业群体带来的便利还有很多。7月1日中午,正是外卖送餐的高峰期,骑手唐磊来到主城区中骏·璟颂雅苑小区送餐,在小区门口停好电动车,换上了“专属单车”。
  “有了这个单车,不用自己跑得气喘吁吁,还节省了时间,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唐磊点赞的“专属单车”,是中骏·璟颂雅苑物业公司在小区投放的外卖小哥专用自行车,外卖小哥进小区“无缝换骑”,既节省了时间,也避免外卖电动车进小区对老人小孩可能造成的碰撞。
  中骏·璟颂雅苑小区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共有36栋住宅楼。出于安全考虑,物业公司禁止外卖电动车进入小区,外卖员之前都需要步行送餐。为避免超时,很多外卖员只好一路小跑,往返一趟费时费力。
  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推动下,市“小个专”(网约配送)综合党委、市物业行业党委为外卖员提供“专属单车”。外卖员到达小区后,可免费换乘专用自行车。这样一来,不仅送餐效率提高了,也便于小区安全管理。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全面推行“友好小区”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服务。市房管处物业科科长江新民介绍,“友好小区”建设涵盖多方面内容。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标识指引,更新楼栋标识牌,绘制小区平面图并设置指示牌;通行管理方面,开放扫码登记、核发通行证,简化骑手出入流程;停车管理方面,划定专属停车区域,针对老旧小区还采用错时停车等方式解决停车难题。此外,还设置休息驿站,配备饮水机、充电器等;设立应急维修点、共享卫生间。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4个“友好小区”,今年计划新增12个“友好小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深入群众、走进企业,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回应关切,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需求、赋能城市治理的实际成效。”陈燕表示,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开门教育融入小区治理,集民智、聚民力、惠民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